新浪财经

养猪业“怪圈”将破 规模化养殖逐步取代散养

2011年06月30日 23:33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吕 文

   “1.5万元第三次,成交!”在6月29日举行的第五届山东种猪拍卖会上,来自潍坊江海原种猪场的D1765-9号杜洛克种猪,以1.5万元的价格摘得“标王”。在当前生猪市场火爆的形势下,与前几届动辄数万元的拍卖价格相比,这个价格颇令人意外。

   这只是当天结束的第五届山东猪业博览会的一个镜头。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当前生猪市场比较火爆,但经历数轮“过山车”行情后,业界普遍表现得比较冷静,在散养户大量退市的情况下,规模化养猪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其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也日益增强。鉴于此,业内专家表示,长期纠结我国养猪业的“3年怪圈”,有望拉长并被逐步打破。

  猪市显理性化发展端倪

   对于前述种猪拍卖的“冷”现象,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唐建俊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这个价格比较实,而且很合理,表明山东的种猪市场开始转向理性化发展,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来说,是一个好兆头。”

   与唐建俊持类似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开锋分析说,此番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的一大原因,在于养猪业的产业结构调整。2010年生猪养殖业出现亏损,年出栏量在50头以下的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形成一个缺口;与此同时,作为市场主流的专业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和大型规模化饲养企业暂时无法填补这个缺口,导致猪价上涨。

   他表示,目前散户担心一哄而上后又拉低猪价,因而养殖积极性仍然不高,表明其吸取市场教训的理性意识在逐步提高。

   “应理性看待这波猪肉价格的攀升,给予市场自我调节的空间。”与会的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马闯也呼吁从业者不要去囤积、压栏;同时,面对价格回升,也不要过于欣喜而大量补栏,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资金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免出现市场好也挣不到钱的情况。

   据介绍,从总体来看,由于散户仍未大量补栏,国内目前生猪的存栏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猪价变化也不大,目前生猪收购价仍然在每公斤19元左右。业界普遍认为,即使猪价将来有所变化,也很难像以前一样屡屡跌破6∶1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

  规模化养殖或破“怪圈”

   “行情3年一波动,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这是生猪养殖行业存在多年的一个“周期铁律”。2008年猪价大幅上涨,2009年、2010年,猪价又经历了一个触底回升的过程。而今年猪价“淡季不淡”,甚至出现快速上涨,养殖户、市民和政府都在担心:是否一个新的生猪行情波动周期又开始了?如何破解这一“怪圈”?

   “生猪价格多年没有走出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怪圈’,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生猪饲养过于分散、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目前这一状况正在明显改善。”在周开锋看来,目前生猪养殖正处在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只有规模化才具有技术先进、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和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据介绍,目前山东省年出栏量50头以上的养殖场已占养殖规模的7成多,比去年增长近1成,其市场“稳压器”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在博览会现场,导报记者对相关企业的采访也印证了周开锋的说法。据临沂新程金锣牧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孙宗成介绍,该公司今年将建设3个种猪场,使其种猪场总数达到15个,存栏母猪将达3万头,年出栏商品猪50万头。山东荣昌集团则在会场打出了招聘广告,其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年薪高达20万元,技术员的月薪也达到了3000-5000元。该公司业务经理王清文透露,目前他们已经或正在建设4个种猪场,存栏母猪近5000头。两人均表示,目前散户“一窝蜂”式的养猪模式正日渐式微,而规模化养殖则大行其道,这对稳定猪价大有好处。

   “由于猪市日益转向理性化发展,再加上规模化养殖的‘稳压器’作用,今后猪价变动周期很可能会拉长。”周开锋表示,“近日商务部已经表态,不再出政策强压猪价,而是由市场自行调节,这是个好的开头,以往存在很大程度人为因素的‘养猪3年怪圈’有望被逐渐打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