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PMI创新低 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有望减轻

2011年07月02日 02:10 来源:金融时报

  庞东梅

  记者庞东梅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通常被称作官方PMI)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虽然PMI仍然在50%以上运行,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表明我国经济仍在景气区间。然而,从PMI5月份的52%降至6月份的50.9%,以及连续数月的PMI下滑,也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6月PMI这一数据,主要反映目前经济减速的压力还是比较明显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博士如是告诉记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调,预示未来经济增长率可能继续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库存调整。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明显降低,原材料库存指数也降低。表明基于通胀预期改变的库存调整已经开始,并将影响经济增长回调。”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表的报告指出,从PMI来看,当前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增速回落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二是重化工业发展减速,但同民生相关的轻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三是西部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东部地区发展减速,中部地区趋于下降。四是市场价格上涨势头继续减缓。

  同时,汇丰6月份PMI为50.1,低于5月份数值,为11个月低点,这一走势与官方PMI相吻合。针对汇丰PMI这一数据,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分析认为,6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预览数降到11个月来的新低。显示总需求继续降温,这是由于前期紧缩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外部市场的疲软,加之企业继续削减库存的影响,产出指数继续放缓。

  虽然无论官方PMI还是汇丰PMI都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但是市场对于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并不强烈。当前市场机构对工业生产以及二季度GDP都持较为乐观的预计,经济大幅下滑的担忧缺乏依据。

  陆志明说:“PMI反映预期的变化,预期紧缩但可能事实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高的。在PMI连续下滑的情况下,预计二季度GDP增速还是比较高的,保持在9.5%左右。预期往往比现实情况更严重些。”

  张立群分析认为:“由于库存调整是短期现象,如果仅因此引起经济下行,预计不会很深,也不会持续很久。关键还要注意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变化趋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更大。目前看,需求增长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不会深度回调。”

  屈宏斌分析认为,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仍是缺乏依据的,因为目前的汇丰PMI指数水平仍然对应约13%的工业增加值增速。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与我国主动宏观调控有关,因而对此不必过于担忧。

  中国物流中心发布的报告分析称,由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持续平稳回落,7、8月份是工业生产和基础建设淡季,预计近期经济发展仍将延续回落势头,但回落幅度将不断缩小,增速将逐步调整到适度增长区间。考虑到我国物价上涨压力正在逐步缓解,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步减弱,预计四季度经济发展态势将走向平稳。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和“滞胀”的看法言过其实。当前经济的平稳减速,恰恰正在为未来4至6个月之后物价最终出现回落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

  由此可见,在经济放缓的同时,备受关注的通胀压力也出现了利好的因素。官方PMI中购进价格指数连续四个月回落,本月回落到56.7%,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该指数已从70%左右高位回归到相对较高水平,反映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通胀压力的影响已经明显缓解。

  陆志明称,购进价格指数的下滑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购进价格指数反映的是购进成本。购进价格指数的下降,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关。购进价格指数的下降会导致PPI的下降,而PPI的下降对企业成本的下降有利。在当前通胀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如果购进价格指数的下降则有利于企业缓解这一状况。

  虽然当前市场预计6月份CPI仍将创新高,但是同时市场大多也预计下半年我国物价上涨势头将继续减缓。中国物流中心发布的报告认为,从购进价格指数来看,目前生产用制成品价格涨势已经明显减缓,商品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原材料、生活消费品领域。但从这两个领域来看,商品价格上涨支撑因素将逐渐弱化。目前,我国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保持快速发展。

  此外,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自2011年7月1日起,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同时还下调了其他产品的进口关税。这次降税共涉及33个税目商品,主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这是在2011年初已对60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关税基础上,又一次力度较大的降税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市场也普遍预计,未来通胀压力虽会有所减轻,但是下降的幅度不会很大。实现全年CPI增速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面临压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