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EU ETS第三阶段倒计时 淘碳前景阴晴不定

2011年07月05日 03:4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梅影

   编者按

   “很多熟人都没来!”参加碳交易峰会的人士发现,今年的年度业内盛会有些冷清。

   气候谈判的“休克”状态,让全球碳交易处于“十字”街头。欧盟EU ETS第三阶段会拿出什么措施来刺激市场?中国碳市场的买家和卖家,将怎么追赶2012年最后期限?国际行业、航空减排和国内减排压力下,中国碳市场的突破口和操作路径是什么?

   无论怎样,中国企业巨头们已开始相关布局。与其等待,不如抢夺先机。

   “花2英镑买‘碳中和乐透’,可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还有机会赢取400万欧元大奖!”英国最近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乐透”。

   中和碳排放有机会发财,参与碳交易呢?

   目前形势看来不妙,即使分析师对未来碳价的预测再高,也止不住悲观氛围的蔓延,“由于交易商结伴退场,今年6月的碳交易量达历史新高,使碳价下滑到自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汤森路透旗下的点碳公司报告指出。

   2012年后市场不明朗、几个发达经济体缺乏减排政治动力等原因,造成了碳市场的低迷。目前,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处于“休克”状态。

   但是,没有京都议定书,碳市场依然存在。如欧盟EU ETS将扩大产业覆盖范围、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行业减排交易。

   其他区域碳市场也在筹谋。美国加州碳市场虽推迟至2013年启动,但并没停止脚步;韩国排放贸易立法建议最近得到反对党支持,为今年第三季度顺利通过立法铺平了道路,如一切顺利,韩国碳交易机制有望在2015年正式启动。

   中国国内的碳市场正在酝酿。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已公开表示,《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经过反复修改,文稿已经进入颁布程序。

   “‘淘碳’面临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两个机会,对于减排项目开发商和业主来说,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以后谁给的减排量价格高,就卖给谁。”中创碳投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钱国强称。

   全球碳市场十字街头

   中国CDM开发商和业主正在抢夺“最后”时间

   “全球碳市场正处在十字街头,如果我们走错方向,就会失去发展中国家更低成本私人投资、新技术解决方案的上百亿机会。”世界银行气候变化特使Andrew Steer称。

   “蓬勃发展了5年的全球碳市场,在2010年出现分水岭,市场总额为1420亿美元,比前一年减少20亿美元,出现2005年碳市场产生后的首次下滑。”世界银行于今年6月发布的《2011年碳交易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

   而之前曾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3.5万亿美元。

   该报告作者指出,目前碳市场低迷的几个原因是:2012年后市场不明朗;几个发达经济体缺乏开启“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的政治动力;工业化国家的一些买家,已经在过去几年实现或超额实现了碳减排目标,在2010年几乎不再出手购买;几个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衰退,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

   更重要的是,CER一级市场交易比2009年减少了44%,原因包括需求减少、受到AAU竞争等,CDM一级市场跌至《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以来的最低水平,去年总额为15亿美元,在历史上最巅峰时期的2007年,该数字为74亿美元。

   碳市场暂时缺乏利好因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处于“休克”状态、美国加州碳市场推迟至2013年启动、韩国碳市场最早要到2015年才启动、新西兰NZ ETS规模过小……“未来国际碳市场最关键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减排力度普遍不足,难以支撑强大而有活力的碳市场。”钱国强评论。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CDM开发商和业主正在抢夺“最后”的时间,“我个人认为,应对之法是,可以考虑开发单边CDM项目,这样可以节省几个月时间。”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刘育霞表示,单边CDM项目,指由项目业主自己承担前期开发成本和风险,项目注册成功后再寻找买家。

   对于2012年以后开发的CDM项目,业界比较关注,也比较迷茫,“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当时的政策信号和市场需求信号,国际谈判的情况,减排量是否有市场价值,开发成本的多少,以及是否有人对开发成本进行投资等。”刘育霞表示。

   EU ETS第三阶段的“刺激”政策

   拍卖代替免费配额发放

   国际碳市场能否走过十字街头,EU ETS的作用举足轻重。从EU ETS发展的新趋势来看,其也希望带领全球碳市场走向繁荣。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与其他市场相比,欧盟EU ETS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区域碳市场,EUA交易额占全球碳市场的84%,如果再加上CDM二级市场的交易额,由EU ETS引发的市场额占全球的97%。

   从2013年开始的EU ETS第三阶段,将主要呈现五个发展趋势:扩大产业覆盖范围,包括航空业等;倾向于与其他国家进行行业减排交易;2013年后允许进入EU ETS的CDM项目减排量,只能是在2012年年底之前注册的项目,以及来自最不发达国家,或者是与欧盟有双边协议的国家;从2013年1月起全面禁止HFC-23等特定工业气体减排量进入EU ETS;原来以免费为主的配额许可,将逐渐由拍卖许可代替。

   其中,第一个趋势是将国际航空业纳入到EU ETS体系,受到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强烈反对。暂且抛开欧盟突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说,欧盟此举,一定程度上意图促使其他国家建设碳交易市场,并把航空业纳入其中。

   “如果航空公司所在国有自己覆盖航空业的碳市场,飞欧洲航班的碳排放额度可以在本国抵消。”欧盟航空减排方案规定。

   至于推动行业减排交易,可理解为欧盟希望其他国家,在某些行业先行开展碳交易,与EU ETS对接。

   “碳价非常重要,因为EU ETS的目标,就是要改变经济操作者的方式和方法,有了EU ETS,欧洲许多公司开始进行节能环保,之后他们发现,他们的这些节能环保的行动都得到了回报。”欧盟委员会气候变化行动总司顾问于尔根勒·弗维尔(Juergen Lefevere)说。

   不过,拉低碳价的欧盟政策也有不少,比如欧盟最近发布的《能效指令》,将削减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源消费。碳市场专家认为,这会导致碳排放许可的

   需求减少——在2013年到2020年之间大概为4亿吨,将拉低碳价。

   “2006年,欧盟就是由于发放了过多的碳排放额度,导致碳价崩盘式下跌,这是过去惨痛的教训,如果4亿吨排放需求减少,将很有可能会大幅冲击EUA的价格。”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黎东担心。

   欧盟方面称将密切关注,“欧盟有很多政策,《能效指令》只是影响碳价众多因素的一个,而且,我们也正处于是否把2020年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的辩论中。”于尔根勒·弗维尔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这些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单纯出售CER的路数可能要做出调整。事实上,行业减排交易方面有新的机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正在进行中国电力部门行业减排信用方法可行性研究,推动中国电力公司加入行业减排。

   中国碳市场的切口?

   分解排放配额,到底是听地方还是听央企主管部门?

   “中国碳市场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钱国强表示,欧盟EU ETS以及台湾在碳交易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按‘十二五’规划要求,国家发改委已经着手研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日前,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有许多关键要素,“要确定的要素包括,管制的范围和实体及其总排放量,如何对总排放量进行分解,如何报告、登记、监测排放量。”钱国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碳交易拟从地方开始,但是地方上有行业央企,尤其是电力行业,“要分解排放配额,到底是听地方的还是听央企主管部门的?这需要讨论。”钱国强说。

   对此,孙翠华对本报记者回应说:“我们会与行业、央企和国资委协商,解决这个问题,电力行业有特殊的情况,我们也正在研究。”

   尽管方案还在酝酿中,但不少碳市场人士已经开始为国内碳交易做准备。

   “北京环境交易所已经启动了增资扩股工作,注册资本将由30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亿元,一方面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也是为了争取国家级交易所试点的机会,要成为国家级交易所试点,注册资本只有3000万肯定是不够的。”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唐茂松称。

   欧盟的渐进实施经验

   在配额分配方面,初期采取免费分配为主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如何分解总排放量是中国碳市场启动所必须回答的。显然,欧盟EU ETS分配排放配额方面的经验不得不看。欧盟在《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经各成员国协商后,达成《减量分担协议》,按各国自身特点,重新分配各成员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EU ETS第一和第二阶段,欧盟授权成员国自行拟定国家分配计划(National Allocation Plan),把排放配额申报到欧盟,由欧盟审查确定。到第三阶段,免费为主的配额分配,将逐渐由拍卖方式代替。

   前两个阶段的分配过程充满了各方博弈,包括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的博弈,成员国企业与成员国政府的博弈等。各方团体为其利益最大化,各自进行游说。

   其中插曲不断。2006年8月16日,因排放配额遭大幅削减,立陶宛政府决定就该事项起诉欧盟委员会。立陶宛是继捷克、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之后第7个就NAP配额向欧委会提起诉讼的成员国。

   同时,由于排放配额由各成员国决定,各成员国生怕自己分配排放配额过严,而损害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总是尽量让自己国家获得更多的排放配额,导致超量分配造成碳价惨跌。

   不管怎么讨价还价,开始实践是最重要的,“EU ETS第一和第二阶段,为获得可靠的设施排放量、合规数据,确立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并得出了许多经验教训。”于尔根勒·弗维尔说。

   “欧盟的成功经验确实很有借鉴意义,在配额分配方面,初期采取免费分配为主,降低对厂商的冲击,提高了政治接受性。而且,市场规模足够大,合计11000多个设施,约占欧盟总排放量的40%,涵盖产业包括能源、钢铁、水泥、纺织等能源密集产业,提升了碳交易市场的效率。”国立台北大学助理教授李坚明如此评价。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