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武钢防城港千万吨级悬案

2011年07月06日 14:35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武钢集团近几年推行海外资源战略斩获颇丰,但作为激活全盘棋局的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项目仍在漫长等待之中

  文 | 王子   编辑 | 何伊凡

  12.5平方公里土地,一眼望不到边。地面坑洼不平,没有水泥覆盖,高楼还未拔地而起,只能看到散布各处的施工板房、水泥搅拌机械和推土机。

  这里是武钢集团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企沙半岛的基地,一个钢铁之城的规划,在蓝图上一躺就是六年多。

  从2002年开始,武钢集团就希望能在沿海再造一个武钢。2005年,它来到防城港开始土地和环评等准备工作,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其建设前期工程,本计划2011年投产。然而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又改变态度,认为国内钢铁产业严重过剩,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项目暂缓启动。目前它仍未得到准生证—即使今年能够获批,投产日期估计也要在两年之后。

  它已成为中国钢铁业体形最大的“待产婴儿”,规划三期项目规模共达3000万吨钢,总投资2049亿元,其中一期项目规模为1000万吨钢。与之相距约200公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宝钢湛江项目。两个千万吨级钢铁项目距离如此之近,产品也多有重合,业内多认为此布局并不合理。然而鉴于宝钢与武钢在中国钢铁业的地位,以及前期投入情况,两个项目的命运实际纠葛在一起,“同生共死”。

  不过,武钢或许比宝钢更为焦灼。在国内兼并重组与海外矿山收购中,它都收获颇丰,可是它地处内陆,迫切需要一个临海基地,防城港项目正是它激活全盘的关键落子。

  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中,从来不乏“先上车,再买票”的项目上马方式,不过,一方面敢于如此放手一搏的多是民企,另一方面,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又处于产能过剩时代,确实备受瞩目,除了等待,再等待,武钢没有更多可做的。

  关键落子

  尽管尚未得到批复,防城港项目基础建设仍在缓慢推进。武钢内部将之称为“生命工程”、“希望工程”,广西省将之视为“一号工程”,防城港市则将其列为“天字号工程”。这些称谓暗示了它可以等、只能进、不能退的命运。

  一座20万吨级的散货码头,在高出水面六七米的围堰外已初露雏形,武汉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通过招标获得了该项目,他们驻扎在基地外侧的炮台村小学,该村村民都已搬迁到几公里外的企沙镇。中交二局一位经理透露,业主要求他们2013年完成码头建设。

  为利于行驶巨轮,几艘清理航道的船舶正在码头附近海域挖掘海底碎石泥屑。通航之后,20万吨载重的铁矿石货轮可以从巴西或澳大利亚直达此地卸货,年卸载铁矿石超过千万吨。相比运输到武汉青山基地,到防城港基地每吨铁矿石运输成本可以减少200元左右。以青山基地每年消化1000万吨铁矿石计算,武钢每年可因此减少20亿元成本。

  防城港钢铁基地规划用地面积1257公顷,其中填海面积1006.34公顷。主要工程包括港池疏浚炸岩、航道开挖疏浚、护岸及围堰、吹填造陆、开山填海造陆及陆域的地基处理等。

  此基地一期投资698亿元,项目资本金350亿元,资本金以外的资金申请银行贷款解决,工商银行总行、建设银行总行均出具了贷款承诺函。

  早在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钢可以开展填海、平整土地、建设码头等前期工作,武钢以为能很快获得开工许可,不过,随着金融危机、淘汰落后产能等形势变化,进度一拖再拖。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书记和主席、防城港市的书记、市长都已更换,项目却尚在搁浅之中。2011年两会期间,武钢董事长邓崎琳曾说自己让防城港项目搞得“身心俱疲”。

  “土地买了,居民搬家了,环评完成了,填海围堰都做好了,我要是不开工,麻烦很多。”邓有点头痛,按照国土资源部规定,项目三年不开工,土地需要收回,而环评期限也将在2011年到期,不能开工的话需重新再做。“什么时候开工,要问发改委,只要它的批条下来,我就开工。”

  2011年4月,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杨松组织政协考察团拜访防城港市,武钢集团高管向杨松递交了一份希望国家尽快核准项目的报告,并请他向上转达。5月10日,广西发改委主任章远新也到钢铁基地考察,章希望武钢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形成全面推进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态势。事实上,类似考察活动,每个月几乎都有,武钢和防城港市政府也都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推进办公室,他们已在进行土地和环评延期申请,预计经审核后便可延期一年。

  然而岁月消磨,熬人不浅。武钢位于防城港建设银行大厦的办公室冷冷清清。一层标牌显示,近6层办公楼都归武钢集团或武钢控股的广西钢铁拥有。走上去才发现有的楼层门扉紧锁,有的楼层办公室房门紧闭,没有任何人员。开着门的几个办公室,只有几名财务和综合管理部员工。

  许多当初计划派驻或已经派驻防城港的人员,由于拖延时间过长,早就调任海外开拓部门或其它技术部门。也有人不能适应两地分居而调岗,还有人已经退休。

  武钢计划派驻防城港的人员,目前多在武汉办公,有消息称,武钢集团相关技术人员已再次收到“待命”的信号,准备今年或明年开赴防城港。按照规划,虽然一期产能高达1000万吨,但自动化程度较高,预计仅需要5000-6000名员工。武钢届时会派出500到1000名骨干到此,其它则从当地招聘。

  武钢近几年大力推进海外资源战略。到2011年,它已投资开发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等国的8个铁矿石资源项目,锁定权益资源量超过100亿吨。理论上,它已是全球钢铁企业中最大的资源拥有者。

  防城港正是武钢为消化海外进口矿石布下的棋子,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邓崎琳透露,3-5年内所收购海外矿产项目将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如果防城港基地建成后,矿石正好过来了,可以供它生产,配合最默契。”换言之,如果防城港基地建设过于滞后,届时矿石如何消化也是难题。

  进退两难

  武钢总部地处中国中部,北有首钢、鞍钢,东有宝钢。2002年前,它的思路曾是发展两湖(湖南、湖北)、两南(河南、海南)、两广(广东、广西),以及西藏、重庆、贵州、云南地区。后来米塔尔钢铁集团借道华菱钢铁在湖南投资,宝钢又涉足广东,海南则定位发展旅游产业,武钢意识到,将拳头收缩到中西南地区才是自己优势所在。

  这一区域虽增速较慢,不过由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政策性倾斜,发展潜力明显。2005年武钢首次明确中西南战略,彼时西南地区钢铁需求量每年近6000万吨,而该地区产能只有几百万吨,目前其钢材年产量仍不足2600万吨。

  未来五年,中国要形成三到五家5000万吨—8000万吨的钢铁厂,已经拥有4000万吨产能的武钢集团,希望能够跻身此阵营。邓崎琳曾表示,“十二五”期间武钢产能规模要达到6000万吨。

  在此之前武钢已完成对湖北鄂钢、云南昆钢和广西柳钢参股收购,控制了近4000万吨产能,这一轮兼并之后,它可以选择的收购整合对象已然有限。自建防城港新基地,才可能跨入6000万吨俱乐部。

  而武汉的环境容量有限,每年武钢对青山区环保投入高达数亿。这里整块的大面积土地稀少,投资成本极高。在防城港新建基地,各方面成本均能大幅降低。

  降低成本曾是武钢进入防城港的首要考虑,2005年之后武钢内部出现争论,有人认为,应注重利用新基地提升集团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发展高端钢材。

  首钢曹妃甸基地也是一个精品钢项目,由于遭遇经济危机,延迟一年才正式投产,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该基地号称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亏损原因之一。正因为其偏重高端,市场不容易打开,工人也并没有完全熟悉设备,生产能力发挥不全。他认为武钢应将其作为前车之鉴,不宜盲目追求高端。而“技术派”则认为,即使是曹妃甸项目,亏损也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防城港要成为武钢利润支撑点,品种上还是要“高举高打”。

  目前“技术派”略占上风,预计防城港一期项目能生产宽度达到5米以上的中厚板,以及汽车板、硅钢片、家电板等优质钢材,这些钢材之前多从蒂森克虏伯和新日铁进口。

  据悉,武钢也曾考察过湛江,而宝钢也考察过防城港。按照之前的规划,防城港基地将主要供应西南地区,而湛江基地则供应东南亚。“可实际上,一旦投产之后,谁都不会放弃周边的市场。”一位行业人士认为两个钢铁基地必有一战。

  为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武钢集团与广西省政府发起成立了广西钢铁集团。与河北钢铁集团和济南钢铁集团拉郎配式的组建不同,广西钢铁集团市场化程度较高,武钢控股80%,广西国资委参股20%。后者并不以现金出资,而是以柳钢净资产入股,武钢则需以在防城港钢铁基地的投资资产为股份。

  由于防城港基地只投入了十多亿元建设前期工程,大规模投资尚未启动,因此广西钢铁集团并没有实质控股柳钢。柳钢仍然作为独立法人存在。武钢集团对广西钢铁集团数百亿元的注册资本也尚未全部到位,广西钢铁集团还是一个壳。

  目前柳钢集团每个月都会给武钢集团递送报表,武钢也会给柳钢下达经营指标。但据其内部人士透露,柳钢尚未与武钢分红利润,经营管理上双方仍独立运行。

  与武钢集团同样焦急等待的,还有防城港市。

  这座北部湾小城已成为“中国速度”的样本。近三年来,小小的防城港新开工建设项目达537个,完成投资470亿元。仅2010年,完成的固定投资就相当于“十五”期间的近3倍,接近建市以来15年的总和。

  防城港市所谓“天字号工程”有三个,除了武钢钢铁基地外,还有金川铜镍基地,以及广东核电集团投建的一个核电厂。令地方政府着急的是,三大“天字号”工程中,核电与钢铁都尚未得到国家发改委最终核准,只获批开展前期工作。

  “我们虽然戍守边疆,可相对更听话,国家政令基本可以在这里畅通执行。”当地一位官员告知本刊记者。根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的文件,要建防城港钢铁基地,武钢与广西方面共需淘汰铁541万吨,钢910万吨,到2011年3月份,广西已淘汰落后产能近800万吨。

  “旧产能淘汰了,新产能还没上来,对地方上来说,这种缺口是很难受的。”他抱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