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白十源:收藏时间财富和文化

2011年07月06日 17:58 来源:《中关村》

  Bai Shiyuan: Collection of Time, Wealth and Culture

  海淀区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如今被人们称为“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其中有一所冠名为“坦博艺苑”的徽州大屋子,从里到外,极具艺术收藏价值。

  Xingshikou Rd, at the West of Sijiqing Bridge in Haidian, has now been called the "Xishan Cultural Creativity Road”, and there is a big Huizhou house named “Tan Bo Yi Yuan”, it has lots of the value of art from the inside to outside。

  文  本刊记者 吴炜 摄影  刘继文

  “我是半个闲人。”本刊记者约坦博艺苑董事长白十源访谈的时候,他这样说。“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就过来吧。”

  在北京这个忙碌的都市里,在很多人还为稻粱谋,为生计奔波的时候,这“半个闲人”的工作和生活引起我的好奇和遐想,当然,同样让人遐想的,是他独特又丰富的收藏。

  等到进入海淀四季青桥侧白十源的古韵悠扬的徽州大屋子里,时间好像停止了。外面是车水马龙,一进去,快节奏变成了“慢生活”。

  徽州祠堂“乾坤挪移”

  坦博艺苑所在的徽州大祠堂,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现在,她已从遥远的安徽搬家到了京城。在进入白十源先生的办公室前,我们必先经过她的前厅、大厅和后厅。

  这座粉墙青瓦、曲径回廊的徽州古建筑,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之中。门侧有旧时的人力车,门口有高高的门槛。越过门槛,走过前厅,来到大厅,可以发现空间豁然开朗,富丽堂皇,一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大戏台在外侧。这戏台贴金洒银,鲜艳灿烂。两旁木柱以鼓形石为基,两两相对,延伸到台口。台基高约两米,正面用青砖砌成,左侧有台阶,可上戏台。台中有屏风隔板,将台口分为三间,正中一间大,左右两间稍小。在戏台两边挂着王世襄所作的两幅对联。一幅是“坦对人生真自在,博参物理入圆通”,另一幅是“坦荡真君子,博渊乃学人”。中间是刘墨的一幅国画。

  在灯光的映射下,戏楼空灵通透、暖意融融,虽然此时无人,却似有人影幢幢、语声铿锵、辗转往来。而启功、王世襄、文怀沙、黄苗子、范曾、黄永玉等名人题写的“坦博艺苑”四个字的匾额,装饰风格各异,悬挂在戏台两边的回廊上边,很是协调。

  整个祠堂中,白墙、飞檐、木雕、石刻、书画,杂而不乱,错落有致,古意盎然。

  穿过祠堂,我们进到最里面书房里,见到了笑容可掬的白十源。落座后,他一边给我们煮茶,一边给我们介绍他的宝贝收藏。

  白十源告诉我们,祠堂作为缅怀先祖、加强宗族内部凝聚力的一种特殊公共建筑,在徽州地区盛极一时,它和官厅、寺庙、书院、牌坊等都是当地最高级的建筑。徽州建筑深蓄儒家文化的底蕴,沉淀了中国上千年博大精深文化,让他热爱、痴迷。当上世纪90年代,安徽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拆旧建新的浪潮中,徽式建筑面临被毁灭的境地,他下定决心去保存、恢复它们。目前复原的只是其中之一。

  在安徽买了这祠堂后,白十源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把它分拆“搬家”至北京。期间,每一个零件都经过认真标号,分头组装,恢复原貌,连屋顶的破旧瓦片,都在原来位置上。偶有朽坏的柱脚,为了牢固安全,也是用老木头修旧。整体的修复也是由安徽专业的老建筑工匠领衔进行,保持了徽园祠堂的古典原风原味。

  这样的祠堂价值多少?记者有些好奇。白十源没有给我具体的估价,但给我举了一个例子:1996年,美国波士顿碧波地博物馆从徽州搬走了一个民居,建了一个建筑,当地给它评估为3亿美金,那个建筑连这个祠堂面积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更令人惊诧的是,白十源称这样的整体性的徽州建筑,他收藏了200多套。

  “私家博物馆”名品荟萃

  白十源工作的案头摆放着一套功夫茶具。他表情轻松,慢悠悠地给我们泡茶。叙谈总是伴随着一道道茶香而来。

  徽州古建筑只是白十源收藏中的一部分,坦博艺苑的藏品相当丰富,可谓跨越古今中外。以创作群体划分,其收藏上至皇家贵族传承,下至民间大众珍奇。以创作时代划分,其收藏可追溯至唐、宋、明、清。古籍善本中不乏《红楼梦》的清刊纪元升记刊本、《佩文韵府》的康熙刊本、《东周列国志》的道光手抄本等。字画精品中既有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等已故名家大师的真迹,又有范曾、墨客、崔自默、蒋山青等现当代国内外富于升值潜力的名家艺术精品。

  最让白十源珍视并引以为豪的藏品之一是来源于南亚的佛教原始佛经——“贝叶经”。白十源称之为“旷世圣典”,“佛学最原始的经典就记录在贝叶上,盛唐时,唐玄奘一个人从印度带回657部。整个唐朝,传入中国的贝叶经不下千部。我们现在应该也有上千部,数万片。我们希望能在北京择机建立一个贝叶经文化博物馆,让这些文化珍品得以研究、展示。”

  看来,如此数量的贝叶经又是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财富,同时,它的传承和传播又是一项宏伟的计划。

  独辟蹊径的“收藏之道”

  白十源并非出生于收藏世家,祖上也不是书画、艺术界名人,20世纪的社会动荡,他也没有遗产继承。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成为收藏达人,积聚了那么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呢?

  收藏首先来自于兴趣。白十源好古,曾有人略带夸张地说,他看到古老的好物件时就“迈不动腿”了。相比于黄金、珠宝,白十源更看重艺术品的价值。“为什么千百年来所有的人都喜欢书画、陶瓷等古董,肯定是有它的吸引力,精湛的工艺水准和文化的精髓都在里面。古代如此,现在也不例外。”

  因此,白十源乐在其中,“它本身给你快乐,你通过学习了解后更快乐,周围的人受你影响,夸奖你、赞美你也很快乐,还有,物件一天天增值,也有一番快乐。”

  毋庸讳言,艺术品的保值增值效应对商业社会的人来说,肯定有其吸引力。对收藏家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头去看自己的藏品的增值,也一定是个有趣的过程。白十源1979年买了一个瓷器,才5块钱,2007年奥运会前拿到拍卖市场去,卖到了1920万,几十年增加了近四百万倍。

  收藏做得成功,恐怕无法单单靠运气。中国之大,做收藏的人也很多,做成白十源这样规模的人却为数不多,原因何在?

  “收藏是判断的艺术、等待的艺术、认知的艺术。”白十源说。“我早年做收藏的时候,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是因为我比别人更执着一点,更专注一点,更全力以赴一点。”

  白十源把自己的收藏经历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十年。白十源跟随王世襄、启功等文物鉴定专家学习、交游,跟在他们后面买了一批珍贵的艺术品。最初,一幅李可染的作品才50多元钱,齐白石的作品也只有几百块钱,启功等老先生的作品还没被重视起来,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些作品的价格有的从几百元翻到几万元了,有的从几千元钱变成几十万元了,涨了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改革开放之初,正是中国商业财富积累的初期。有的人成了“万元户”,就开始招摇和显摆,开始争着吃好饭、开好车。而白十源却不一样,他把自己积攒起来的大部分金钱用在了艺术品收藏上面。上世纪80年代他做电子产品贸易,90年代做石油化工生意,以及后来做各种投资,都没有忘记投资艺术品。

  1992年以后,中国开始有了拍卖公司、拍卖会,书画作品的价格涨得很快。“我当时就认为是天价了,所以就不敢买了”,白十源经过自己的判断,及时止步。

  恰在此时,在安徽等地有不少精美的老房子被陆续拆迁,很多人去买构件。白十源也开始买建筑。和别人不同的是,别人是一块一块地买物件,白十源是整体建筑一起买,连根带瓦,甚至带墙皮一块买。整个九十年代,他一直在徽州地区收集这些建筑。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徽州古建筑也被保护起来了,存量也非常少了。白十源的这个阶段也结束了。

  至于怎么会想到要用这种整体购买的方式收集徽州建筑?一是因为白十源认为整体建筑的价值很高,兼具工艺技术之美和文化的内涵。另外,这种收藏的方法在上个世纪,美国人早就已开了先例,曾经买下英国伦敦的一座桥,整体搬迁到美国亚历桑那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到了2000年至2010年,白十源又开始了自己收藏的第三个阶段,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收集为主,从范曾到现在的一些新锐艺术家,如墨客、蒋山青、崔自默等,他们的大量作品都被白十源纳入囊中。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白十源也有所偏向,国人以世界的视角创作的作品,以及西方人创造的中国题材艺术作品都是他比较关注的。对于当代的一些较为“另类”但不是很美的艺术品,虽然市场热捧,白十源都不怎么看好。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语见《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古代早就有的商业思想,白十源的收藏成功之路,似乎正合了这个八个字。

  看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记者第一次去坦博艺苑的时候,正值寒冬,大厅里没什么人,悄然而肃穆,人站在那里,不知不觉地会整个地安静下来,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这种古宅,含有历史的内蕴、文化的气息,于是有了一种致人宁静的气场?

  显然,白十源是迷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的,他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导致了他的一定使命意识。“前三十年我走了收藏的路,后三十年想走一条弘扬的路。”白十源说。他不想仅止步于收藏。

  现在的坦博艺苑,只是白十源宏伟计划中的一个样板间。

  “我们最终的理想是复原10个徽州古村落,配合上园林水系、古亭古桥、石牌坊,做成十个徽州古建筑文化博物馆,把它放到世界各地,把中国优秀的思想、人类的艺术结晶展示出去,让大家了解,让大家感受到、接触到。”

  白十源觉得中国传统在21世纪会出现一个“文艺复兴”。 “今天又进入中国盛世的前沿,又是一个变革期,下面这个时代,东方文明是个上升期 ,东方文化结合西方先进和管理的技术,可能迎来人类的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给我们一个使命,去传承和传播优秀的文化传统。”白十源从容不迫地说。

  和西方的比尔·盖茨等经商成功后献身慈善事业相似,白十源在经商成功之后转向文物和文化典籍收藏、传播的事业。或许,我们可以说,他收藏的不仅是“时间”和财富,还关系到民族的文化传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