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本压顶,收益萎缩 欧美大行裁员成潮

2011年07月06日 22: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丁玉萍

  核心提示:与外资近期唱空中资银行股的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却面对黯淡的盈利前景,不得不精兵简将,撤出欧美,重磅押宝包括中国在内的新...

  与外资近期唱空中资银行股的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却面对黯淡的盈利前景,不得不精兵简将,撤出欧美,重磅押宝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

  裁员陆续有来

  正在重组旗下零售银行业务的汇丰控股(0005.HK),7月5日晚发布消息称,汇控法国公司拟在未来三年裁减672个职位,占其10150名员工人数的6.6%。

  而6月底,汇丰控股才宣布在英国零售银行业务部门裁员700人。计划中的裁员包括各英国支行的460个咨询师职位。

  再早之前,汇丰控股已将旗下位于纽约州北部的175家零售银行分支机构挂牌出售,初步竞价已于6月13日截止。另有消息称,汇丰控股裁员计划还将在俄罗斯市场展开——汇控早在今年5月就公开表示有意缩减俄罗斯以及一些欧美成熟市场零售银行业务的规模,俄罗斯地区的零售银行业务面临关闭。

  汇控不是个案。

  从今年3月份以来,无论是华尔街的顶级投行还是欧元区的大牌银行,均陆续传来裁员及压缩开支的计划,首批采取行动的包括瑞士信贷、渣打、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莱斯银行等,其中3月份时高盛已经将其交易员数量裁减5%。

  6月30日,英国莱斯银行宣布,计划在2014年再裁减1.5万名员工,该行计划到2014年每年节省15亿英磅的开支,并将退出大多数国际银行业务,以便尽快转为盈利。

  6月中旬,瑞信集团也计划裁减250名投资银行交易部门的员工,集中在美国及瑞士两地的分支机构,主因两地客户交易活动并不活跃。此外,瑞银集团还计划在全球裁减大约500名技术人员,以降低运营成本。

  “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不同的是,上一次裁员是为了在危机中生存下来,而这一次,更多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进行业务调整。”德意志银行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显然,全球金融业并未从三年前的危机中完全恢复,这些挺过危机的国际大行随着市场利润的萎缩,正笼罩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裁员成为欧美金融巨鳄们缩减开支的首把利剑。“利润无非是收入减去成本,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尽量控制、压缩成本。对于国际银行业而言,人力成本又是最大的一块。”上述德意志银行人士表示。

  而利润的获取变得极为艰难的原因是,欧美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巴塞尔新规等华尔街的监管改革对国际投行的盈利模式更形成直接打击。

  “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令一些公司失去了高收益的业务,如一些自营交易、衍生品交易受到限制。它们迫切需要进行业务调整,回归到一些传统业务领域上来,如零售市场、财富管理市场。”上述人士指出。

  “考虑到未来巴塞尔III对资本要求的增加,在业务的发展上有一个选择,如果业务的回报达不到资本要求增加之后的回报水平时,他们需要做区间的调整。”香港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邓世安表示。

  市场转移

  此前的5月,汇丰控股曾表示将通过各种计划在2013年前削减成本3.5亿美元,使成本效益比达到48%-52%。该公司今年首季财报显示,第一季度获利较上年同期骤降14%,主要因为成本上涨抵销了坏账下跌,成本效益比由前季的55%提高至60.9%。

  汇丰控股的一名发言人表示,672个职位的裁员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完成,且该计划是通过员工的自然更替,不会实施强制性的裁员计划。汇控表示,这项新的措施是为了帮助集团达成股本回报12%-15%的目标,并将法国地区的成本效益比率改善至62%-64%。

  汇丰法国还计划到2015年新设25家零售银行分支机构。通过这些计划,汇丰计划每年增加8000名个人客户,大客户基数增加1/3;私人银行部门新增3家区域性办事处,并加强销售团队。

  汇丰控股(香港)有关人士6日告诉记者,裁员行动至少目前不会在香港市场展开。欧美市场的业务颓势令这些国际金融机构们发生市场转移,业务重心逐步偏向高增长地区是大势所趋。从欧美成熟市场上撤下来的资金或更多用于亚洲等新兴市场,形成“东移”。

  邓世安认为,很多跨国金融机构发觉,资本的使用在亚洲区得到的回报好于欧美市场,于是它们在考虑在欧美市场收缩业务,拿这些资本投放在亚洲区,后者的业务回报相对而言较为理想。

  “未来一段时间,欧美金融业的收缩、调整、整固的过程仍将持续,要等到欧美经济完全复苏,业务增加的机会才会出现。这个阶段它们对成本的控制将极为看重。如果有资本投放会首选亚洲市场。”邓世安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