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田丰:幸好中国市场足够大

2011年07月11日 02: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田新杰

   在一个跨国厨卫巨头的眼中,中国一轮接一轮的楼市调控,有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大规模保障房工程的逐步推进,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商品房市场的增长速度,这确实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资深地区销售经理徐田丰判断,“但幸好,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在保障房的影响下,中国商品房市场的增长速度或许很难再现前几年的疯狂,但市场的容量依然没有问题。”

   徐田丰还指出,科勒等国际厨卫巨头定位中高端市场,而保障房或许就是本土房地产相关下游品牌借势做大的契机。

   保障房压缩商品房市场空间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中国房地产相关下游产业的业绩布局结构中,普遍是零售为主,一般在80%以上,不少企业超过90%,而以与开发商公司层面合作为主的大客户业绩比例,一般很难超过20%。

   但是,这种基本业态在一些国际跨国厨卫巨头的中国市场业绩上,呈现截然不同的表现。徐田丰告诉记者,科勒在中国的业绩构成中,与大型地产商在民用地产领域合作所产生的业绩,明显超过科勒在中国零售市场的规模。

   “与大型地产商公司捆绑合作的模式,在中国房地产相关下游产业,科勒是率先采用的重点战略。”徐田丰说。

   就利润而言,由于销售对象的议价能力不同,一般零售的毛利率会高于与大客户的合作业务,但零售的其他成本更高,包括开店成本、销售人员成本,并且竞争更为激烈,最终的净利润并没有明显优势。

   “相反,国际知名品牌在争取与开发商合作的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徐田丰介绍,例如万科的精装修项目选择厨卫品牌,一般就较少的几个知名品牌能进入其考虑范畴,科勒等国际品牌中标的概率很高,本土一般品牌,几乎没有入围的可能。

   不过,占尽优势的国际厨卫品牌,眼下面临的一个变量在于:随着中国规模庞大的保障房项目陆续上马,普通商品房市场体量难免被压缩,至少增长速度和过去几年相比将大幅下降。

   “这是一个事实,但我们的判断是,调控对传统商品房市场的量能影响,不可能形成市场容量的质变,因为中国市场依然足够大。”徐田丰透露,科勒的判断是,调控主要是调节了中国商品房市场体量在不同时间段的释放速度。

   此外,科勒正在进军因调控反而受到更多资本青睐的旅游、酒店、商业地产等新兴的房地产领域。调控除了给传统市场带来影响外,也刺激了新兴市场扩容。

   本土品牌的调控机遇

   徐田丰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中国是科勒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科勒在美国本土市场的规模。“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有望超越美国本土,成为科勒全球第一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品牌巨头和调控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本土的厨卫甚至所有房地产下游相关产业的品牌,生存空间在哪里?

   “不同的品牌面对不同的房价市场,例如科勒定位高端,有所取舍。”徐田丰指出,目前的现状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更多集中在中低端房地产市场以及一些特殊的地产领域。

   中国市场足够大并且持续增长,即使有调控压缩中高端商品房市场,但科勒自信业绩依然可以取得持续增长。同理,即使有国际巨头侵吞高端市场份额,但还有更广阔的中低端市场成为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

   “保障房或许就是本土品牌的一个良机。”徐田丰认为,本土品牌的壮大,需要一个过程,从中低端开始,逐步接近并超越国际品牌,这并非没有可能。

   某种程度上,调控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打破了传统的市场格局,这其中,有本土品牌的巨大机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