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朱为众:美国大选:山雨欲来风满楼

2011年07月12日 16:00 来源:《新财富》

  共和党、民主党的2011年财政预算之争,险些导致美国政府关闭。眼下,在如何削减政府债务上,主张低税负、小政府的共和党与主张高税负、大政府的民主党仍分歧显著。随着2012年美国大选的临近,这两个意识形态泾渭分明的党派正开始一场新的政治博弈。

  财政预算之争幕后的

  意识形态之争

  经过好几个星期精疲力竭的拉锯战,在4月8日午夜12点这个最后限时前一个小时,美国国会匆匆忙忙就一项临时预算达成协议,避免了关闭美国政府的尴尬局面。美国公众在大骂国会和政府愚蠢的同时,也稍稍松了口气。接下来的一周里,众议院和参议院终于就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达成一揽子协议,同意削减380亿美元的费用,通过了预算。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意味着民主党、共和党新一场纷争的第一阶段闭幕,预算的实质问题远未解决,随着2012年美国大选的临近,好戏还在后面。

  提到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不能不提及财政年度这样一个概念。在中国,财政年度和公历年度一致,而在美国,政府和公司常有自己不同的财政年度,比如,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年度从前一年的10月1日开始,在当年的9月30日结束。可见,美国政府在2011财年运行了近7个月后才就当年的预算达成协议。这虽然在美国的政府和公司组织里并不罕见,但绝对是管理不善的一个显著标志。像我所供职的迈克尔斯公司就强调,跨入新年度之前或同时就敲定本年度的预算,这样公司上下可以一致投入新年度目标的执行中去。当然,美国政府不但不是卓越管理的典范,还常常是反面教材。

  这场联邦预算闹剧的实质,说到底是共和党、民主党意识形态分歧的集中体现。虽然对此很多美国老百姓也有着说不清、理更乱的感觉,但细究起来,两党的意识形态可谓泾渭分明(附表),而且几乎每一个分歧都直接或间接地在预算上表现出来。在共和党通过中期选举夺回众议院的多数党地位后,其竞争更趋白热化。但是,今年的联邦预算之争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巨大的政府赤字愈来愈不得人心,两党空前一致地就削减债务这个大原则达成了共识,所以,削在哪里、减在何处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意识形态化。

  入不敷出的美国政府

  在美国,不仅消费者普遍有寅吃卯粮的习惯,政府的花钱方式也是典型的寅吃卯粮。截至2011年3月25日,美国的政府债务已高达14.26万亿美元,占2010年度GDP总值的96.3%,居全球第12名。奥巴马政府2010年的政府预算有个响亮时髦的标题—“责任的新时代:重振美国的承诺”(A New Era of Responsibility: Renewing America's Promise),但这几乎是对美国政府一个绝妙的嘲讽。就在这一财年,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是2.381万亿美元,支出为3.552万亿美元,赤字达1.171万亿美元,国债猛增至14.078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治国如理家,如果我们把美国看作一个中国家庭,那么,这个家庭在2010年的收入是10万元人民币,支出却将近15万元,外债总数达到59万元。虽然其2010年的收入不算少,但却入不敷出,老债一分未还,又添新债5万元。换成任何一个中国主妇,有这样的家底恐怕都要吃不下睡不着了。

  奥巴马也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他4月13日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尽管我们的经济在复苏之中,但是我们的政府将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入不敷出。这意味着我们将继续向中国这样的国家借钱(美国政客从来不忘利用和加强公众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奥巴马也未能免俗)。这意味着你们缴纳的税被更多地用来支付越滚越大债务的利息。当这个十年结束时,我们要支付的利息将会高达1万亿美元到2025年,除了支付利息,我们所交的税仅够支付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至于教育、运输和国防,全都要靠借贷来维持。”

  源远流长的美国国债

  说到美国的国债,不能不谈美国的文化。如果说中美文化有什么显著区别的话,对债务的态度就是重要一条。中国人历来有“无债一身轻”的观念,这也反映在政府管理国家的理念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引以自豪的就是“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美国恰恰相反,借债致富是美国的DNA,从个人到公司、政府无不奉为圭臬:美国上世纪80、90年代有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完美的陌生人》(Perfect Strangers),说的是一个欧洲移民实现美国梦的坎坷经历和面对的文化冲突,主角波尔科的一句名言迄今妇孺皆知,堪称对美国社会入木三分的描绘:“我欠债啦,我是真正的美国人啦!”幽默的美国人给圣诞节的定义是:“圣诞节是用明年的钱买今年礼物的节日。”我在美国工作的第一家公司的老板教我的第一个经营理念就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这可能代表了美国商界对债务的普遍看法,有着创富神话的美国人如沃尔玛的沃尔顿、微软的盖茨、谷歌的佩吉和布林都有着借钱创业的经历;至于美国的国债,则几乎和美国的历史一样悠久。

  美国正式被公布的第一笔国债是75万美元,那是220年前的1791年元旦。那时的美国政府对于债务还持比较保守的态度。1796-1811年的16年间,美国政府有14年盈余,仅有2年赤字。1812-1815年著名的美英战争导致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债急速上升,但是美国政府在战后的20年间有18年盈余,仅有2年的赤字,而且还清了99.97%的国债。

  美国国债第二次急速上升是因为南北战争。到1860年,其债务已经高达6500万美元,3年后超过10亿美元,战后高达27亿美元。很有意思的是,战后的47年,美国又恢复了量入而出的理财国策,期间有36年盈余、11年赤字,在这段时间,美国偿还了55%的国债。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美国债务再创新高,战争结束时高达近260亿美元,但是,随着战后连续11年的盈余,美国政府成功将上述债务降低了36%。可以说,一直到一战结束,美国遵循的是“用别人的钱打仗”的举债原则,而战后却专注量入为出,逐步减债。

  二战加上1929年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杜鲁门两位总统推出的社会保险制度,则使美国的债务从1930年的160亿美元猛增至1950年的2600亿美元,20年翻了16倍。此后,美国债务的增长基本与通货膨胀同步,到1980年达到9090亿美元;小布什执政期间,又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至10万亿美元;奥巴马执政以来,更是继续巨增至今天的14.26万亿美元,占美国2010年度 GDP总值的96.3%,令世界瞠目。

  与此同时,欧洲接踵而至的主权债务危机警报不断。至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债务是一把双刃剑,负债经营固然不失为发展的手段,但债务过重不仅会窒息经济发展,还可能拖垮整个国家。4月18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将美国国债的前景从“稳定”降为“负面”,就体现了这种担忧。

  标普降级之举意味着,未来两年,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有33%的可能性会被下调。这也是标普70年来第一次对美国国债的评级展望进行调整。虽然美国政府明确表示不同意其观点,但市场却在当天作出强烈反应,道琼斯指数应声跌落133点,同时金价暴涨。

  除了美国政府,还有众多学者和政客对标普的评级表示不同意见,但是,很多人引用的资料如美国经济的活力、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里的独特作用,其实只能证明美国国债现在的评级(标普对美国的长期/短期国债的评级仍保持AAA/A-1+不变)。对美国债务前景的看法,好比对一个挥霍无度的败家子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的看法,尽管他可以振振有辞地列举自己尚未挥霍完的财富,却丝毫不能降低人们对其前景的忧虑。那么,标普的忧虑在哪里呢?细细品味可以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过去十年不断恶化,金融危机后更是雪上加霜,2003-2008年,政府赤字徘徊在占GDP的2-5%之间,明显高于其他AAA级同伴国,2009年更达到11%;

  —2011年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庞大,导致债务持续增长,从政府的作为中也看不出明确的减债方法,如果到2013年政策制定者不能就中长期财政战略达成一致意见并开始有效的执行,那么,美国国债就显得不如其他AAA级国债健康;美国经济虽然有着众所周知的优势,但这未必可以完全抵消政府持续债台高筑的负面影响,从而维系AAA评级;

  —尽管美国国会、白宫已就削减债务进行了很多讨论,但双方分歧显著,2012年国会和总统选举前就此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小。

  在美国,我们常常听到国会和政府领导人信誓旦旦地说一切为了美国人民,不要把两党政治斗争牵涉到经济中去,其实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因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如同丝麻交织,分不清,理更乱。因此,标普谈及美国国债的前景时预言“何时和怎样解决中期财政问题所进行的政治谈判,将至少持续到大选之后”,这一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2012大选在即,

  减债成为美国共识

  美国的消费者历来寅吃卯粮,但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他们开始检点自己的非理性消费,也开始对政府的挥霍无度提出质疑。4月12日公布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美国公众对政府财政赤字的关注和不满达到15年最高,有17%的人表示赤字是美国最为重要的问题,它也是紧随经济(26%)和就业(19%)之后的全美第三大问题。

  在选举压倒一切的美国,人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削减赤字、停止寅吃卯粮这一大原则上很容易就达成了共识。但是,削减赤字不外乎开源(提高税收)和节流(削减开支),在这两点上,主张低税负、小政府的共和党与主张高税负、大政府的民主党却有着原则上的不同。所以,它们将是2012年政府预算的最大热点,也是美国大选的最大关注点之一。这将是一场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政治博弈。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政治风暴正在悄悄地酝酿。奥巴马在华盛顿大学的演讲中已经发出了准确无误的信号:“关于预算和赤字的辩论绝不仅仅是一页纸上的一些数字;它也绝不只是削减费用和开支的问题。这是关于我们想要什么样前途的原则问题。这是一个事关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国家的原则问题。”奥巴马是否能够卫冕成功,继续留在白宫;两党相争,鹿死谁手,已经引起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财富》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