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4日 01:4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尹一杰
此前一直陷于各方利益博弈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终于迎来突破口。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将每月调整一次,旨在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形成机制。
针对徘徊日久的成品油市场化改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改委对航空煤油的试点是为接下来汽柴油定价机制积累经验,并且在成品油价格最终取决于市场的大趋势下,航空煤油的定价模式很有可能被汽柴油价格改革照搬沿用。
“发改委的举动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信息,如果对航油定价改革的尝试成功,接下来整个成品油的定价就会以此为依据。”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在正式颁布航空煤油的价格改革通知前,发改委已经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对航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展以及市场反应进行跟踪,收集反馈信息。
“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的改革动向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能否打破僵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际上,这个时候推出航油试点也是计划之中。”一名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虽然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航油的改革势必会推动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变化,但本报记者从多处消息源得知,在涉及面更大、利益关系更为复杂的汽柴油领域,对其定价模式的讨论仍然处于僵局,并且短时间内也恐难成行。
“发改委很聪明,先对航油进行改革,试探下市场反应,如果行,以后再接着推进,如果不行,至少表明了态度,当前发改委的心态是在静观其变。”中石油集团一名内部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航油为切入点
从决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调整到目前依旧招来各方争议,持续近两年之久的成品油价格改革让发改委面临诸多压力。
“一方面发改委不希望看到涨价,另一方面改革又是大势所趋,因此发改委必须要承担协调利益和舆论的双重压力,在5月先后三次对航油价格进行提价后,改革的意图就已经暴露。”上述中石油人士说。
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推进航空煤油价格改革之前,发改委曾多次与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了讨论,由于国内航油价格与进口航油价格长时间存在“倒挂”现象,这一决定也或将从根本上缓和三大公司旗下炼厂的亏损压力,以及中航油“高买低卖”的局面。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航油市场基本被中航油垄断,而其供应给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油源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其余三分之一依靠外来进口。
此前,由于三大公司下属的部分炼厂加工生产航油的利润较低,甚至出现亏损,面临供应动力不足的情况,中航油不得不大量进口高价航油以补充国内供应,而随着航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三大石油的航油加工业务效益也有望提高。
“航油的定价调整是个契机,到底能不能为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提供经验,还需要观察,但短期内的积极影响肯定是明显的。”姚达明说。
成品油整体改革尚无进展
即便航空煤油价格的市场化为成品油定价调整提供了一丝希望,但对于在国内成品油消费中占多数的汽柴油而言,改革之路并不顺利。
“航油在成品油消费比重中仅占7%,而汽柴油的价格调整则涉及到国家、石油公司、消费者等多方利益,发改委要统筹考虑的因素也更多。”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室主任单卫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前,发改委关于成品油的定价方案一直在业内广为流传,其中包括:成品油调价间隔从目前的一个月缩短至10天,成品油定价权将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作为成品油调价标准的三地变化率4%左右的幅度也有可能缩小。
本报记者了解到,虽然成品油定价调整方案几经讨论,但诸多细节仍然尚未敲定,其中定价权下放企业更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上述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接受了定价权,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来自消费者、市场、竞争、舆论等多方面的压力。
与此同时,三大石油公司的内部竞争也是阻碍企业定价的另一大潜在因素,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三大公司在销售终端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在全国各地加油站的布局上,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网络远远强于中海油,而中海油旗下的炼厂加工效率又强于中石化,这一格局将很有可能导致价格上的混乱。
针对这一质疑,姚达明则表示,既然定价权由企业掌握,三大石油公司就不可能形成价格同盟,而三大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也属于市场化的一部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