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4日 01:4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长9.6%,CPI上涨5.4%。尽管二季度GDP增长比一季度稍微回落0.2个百分点,但也达到9.5%的增速,这一数值其实大大超过预期,经济并没有自动冷却,这证明了此前人们对紧缩力度的想象过于夸大。
以“三驾马车”而论,固定资产投资非常快,同比增速达到25.6%,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明显。房地产投资同比高达32.9%,有点出乎意料,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开工普遍不足三成的状态下,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主要来自商业地产和住宅,这从侧面反映房地产调控并没有对房地产投资产生明显的影响。另外,房价在调控下“历经风暴而不折”,既显示了通胀预期下房地产具有的“保值心理”——房地产销售面积的增长也相当可观。同时,也显示了地产商充沛的资金流实力,整体上并没有被调控所击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也非常可观,达到了47.5%,当然,通胀预期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高通胀预期下往往会大幅度提高消费率。在进出口方面,增速回落明显,顺差要比以往高峰期跌了不少,整体上处于平稳态势。外汇储备的高增长主要原因并非是顺差,而是庞大的外汇储备的生息效应,3万亿美元的外储每年可以产生千亿美元以上的利息。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通胀暂时是很难驯服、经济势头相当强劲,甚至可以说“较为过热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表示,“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能使经济增速出现较大的波动”,即“降物价”和“稳经济”并举,这隐含着会用小幅的经济下降来不断纾缓通胀的升势,用时间换取空间,从而最终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用小幅和碎步的经济下调来调整通胀,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重要的变化?首先,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数据得知,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下降,即使出现外部债务危机出现的需求萎缩,对中国的冲击也比次贷时期要小得多。况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机制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机制是不一样的。美国次贷危机是私人部分的问题,造成了突然性的需求下降。而欧洲的债务危机则是公有政府部门的问题,政府掌握着印钞权,欧洲小国的问题最终会牵涉到欧洲央行,所以这必然变成一个印钞和通胀不断稀释债务的问题,而不是欧债危机国用紧缩和提税来解决的问题,万变不离根本,不要被一些眼花缭乱的细微进展所影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时间内不会带来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也就是说,不存在国内紧缩和外部萎缩一起发生的叠加效应,如果政策层总是用叠加效应作为忧虑的理由,是没有必要的。
其次,如果用小幅的速率下调经济、控制通胀,那么中国更多地控制“头两驾”马车,而不太在意“第三驾马车”,中国可能会更多使用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的方式,而不是汇率升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因为“第三驾马车”已经变弱了,不能让一匹弱马承担调整通胀的功能,而是应在遏制投资和消费上面做文章,达到降温经济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在新一轮调控策略中的上升空间并不大,中国领导人对外资投行倡导的升值治疗通胀的献策并不感冒。
再次,用上述的策略来调控通胀,将不太会出现经济“硬着陆”的情况,中国经济的强势将会得到延续,而通胀的控制难度则会加大,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希望在全球经济经历了刺激期之后,自动进入退出调整期,从而中国在周期转变的通道中受益,但是这是一种赌运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相当于将通胀问题变成听天由命的问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