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4日 17:56 来源:南方周末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始迅速增多,现在的规模已蔚为大观。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继续攀升,非金融投资达到590亿美元。中国的对外投资中,最多的仍是寻找能源和资源。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下去。
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金额增加的同时,中国对外投资受挫的金额也在增加。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对2005-2009年中国对外非债券投资(直接投资)的跟踪,澳大利亚是最大的终点站,投资总额298亿美元,同时也是受挫金额最高的投资地,达到272亿美元。
来源: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料集,《中国对外投资:1亿美元以上非债券业务(2005-2009)》
这看似矛盾,其实合理,因为我们作为一个新手在大量地“走出去”,进入其他国家市场,遇到的风险和问题自然都会增加。不过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走出去”的风险在哪里。中国企业自身的问题又在哪里。
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中国碰到的是不同的风险。在发达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常见的风险就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审查,或者政治上的歧视,以及来自投资目标国的利益集团的排斥。而在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南美,更多的可能是政局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中国神华在蒙古投资煤矿的过程之所以漫长,缘自蒙古政党更替频繁,不同政党对如何处理煤矿的态度不同。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时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风险。
对外投资永远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政党更替带来的风险在投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时都会碰到。所以,除了要和执政党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要更多地接触在野党、各种民间团体。
值得中国企业反思的是,在一些亟需外来资本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蒙古国等,被投资国民众“敌视”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情绪在增加。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政治原因、文化差异,但最根本的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在一开始,中国企业可能是受欢迎的,但慢慢就被有些国家认为中国只是来要资源,而对当地的支持和回馈不多——不带来新技术、不大量雇用当地劳工。所以现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谴责为经济殖民主义。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来说,共同发展才是解决之道。上一页1下一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