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11年07月19日 01:50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 王忠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植根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涌现出了联想、海尔、华为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典范。近年来,为适应变革调整的大趋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抓住机遇,主动应对全球化挑战,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支撑企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使其在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加行之有效的作用;并在培育品牌、提升商誉、打造企业软实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方面产生更大的影响。

   全国企业文化年会在总结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机会,我谈几点看法。

   一、深化企业文化工作,改善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全球化产业变革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这些都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企业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要注重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反映了企业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本质认识,体现了企业在价值创造中追求的最高境界。中信集团自从提出“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新的核心价值观以来,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天津港集团把“发展港口、成就个人”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其次,要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企业文化要发挥实效,能够切实落地生根,关键要与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体现到企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中,渗透到日常的运营管理和工作流程中,反映到各项激励机制当中;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基层文化、岗位文化和团队文化建设,建立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通过持续不断的熏陶教育,使员工认同和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逐渐内化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联想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以“说到做到、尽心尽力”为“联想之道”和以“管理三要素”为思想基础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使“联想文化”真正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培养锻炼人才队伍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工程。

   最后,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借鉴、吸收、融汇优秀企业文化的长处和智慧的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加以创新、改进和提高,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紧扣时代发展主题, 大力倡导“科技杭钢、绿色杭钢、和谐杭钢”,赋予了“杭钢文化”新的使命与责任,使杭钢集团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良好状态。

   二、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企业的道德文化水平是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尺度。一直以来,企业诚信、道德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接连出现“毒奶粉”、“瘦肉精”等造假、掺假、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以后,社会公众对加强市场环境治理、规范企业行为、加大力度打击不法商业行为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强烈呼吁企业加强自身的道德约束。从更深层面看,在诚信道德缺失的背后是道德文化的缺失。今年,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强调:“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对此,每个企业都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把诚信经营、文明经商作为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1、坚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重信义、讲道德的国家,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信守承诺的分量。企业在道德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弘扬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教育干部职工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树立严于律己、诚实做人、坦诚相待、忠实履行责任义务的良好风气。北京同仁堂集团始终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坚持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为企业做大做强积淀了深厚的道德底蕴。

   2、坚持“以德治企”,完善企业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道德行为规范,制定职业道德标准,明确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同时,与用人制度结合起来,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人才,并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职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不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3、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控管理。道德文化建设不应只限于企业内部,还应辐射到所在行业及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社会各方,尤其要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道德约束,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检测与检查,并对商业合作伙伴进行道德监督和全程信用监控与管理,防止不合格原料及其产成品流入企业、流入市场,防范弄虚作假、相互欺诈等非法的不道德商业行为。中粮集团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经过的每一个生产、流通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到源头,从而形成了“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产业链。

   三、加深企业文化融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以及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日益呈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越来越着眼于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的并购重组,以达到不断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据有关机构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企业并购案例2656起,披露价格的交易额达到1696.43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国际直接投资的80%以上是通过并购方式完成的。

   尽管国际间并购重组方兴未艾,但成功率并不高。麦肯锡的研究结果表明,70%的并购会因为种种原因失败,而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公司深层文化整合失败有关。价值观上的冲突、经营理念的分歧以及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隔阂常常是导致重组失败以及引发重组“后遗症”的重要因素。对此,企业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融合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推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深刻背景下,更要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文化融合的问题,在做好战略、组织、资产、业务及人员整合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克服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与不利影响。

   一方面,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形成共同的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作为文化融合的中心工作。企业文化融合工作要从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成员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入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评估目标企业的文化特点,从彼此文化的差异性中发掘文化的相容性,并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取得文化共识,构建统一的文化理念体系,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与使命愿景,确定共同的发展目标,为促进企业全方位的整合做好精神上的定位。新兴际华集团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通过沟通、指导、体验、交流、座谈等多种方式,加深重组企业对集团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取得文化上的高度认同,保证了重组企业的顺畅运行。

   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实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方式的文化融合模式。文化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替代或文化相加,而应该是对并购重组企业文化的重塑与再造。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企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创共享”的原则,根据重组后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通过对原有企业文化的提炼、整合与创新,深入细致地做好文化融合工作,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注重实效的文化融合模式,为重组企业实现组织融合、制度融合和管理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兼并收购12家企业之后,实施企业文化重塑工程,逐步形成以“包容”为核心的文化融合模式,做到该管的必须要到位,不该管的坚决不越位,从而使母子公司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协同地开展业务。

   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和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自从11年前联合国启动“全球契约”,倡议各国工商界担负社会责任以来,企业社会责任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并形成一种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以及在提高就业水平,改善职工待遇,保护劳动者权益、扶困救灾、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负起了应有的责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涌现出许多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企业。大连万达集团把做社会企业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开发商业地产中致力于建造绿色建筑,大量采用低碳节能的设计和技术,成为中国商业建筑节能的典范;中国黄金集团在建设西藏甲玛项目中,投入大量资金修路、引水、助学、帮扶困难群众,不仅维护了民族团结,也极大改善了自身经营环境;中国建筑集团、中国水电集团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在玉树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有利于改善民生、改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而且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信赖和确立企业的品牌优势。据有关机构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有近五成的消费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会影响其购买选择,有3/4的消费者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产品或服务,其品牌忠诚度更高。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只当成阶段性任务来抓,而应以更加长远的发展眼光和包容的博大胸怀,把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尊重平等发展机会,将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大多数人,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文化工作也要以此为重点,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和强化企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自觉性,使其真正成为21世纪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时代品格。

   全国企业文化年会创办近10年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文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为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影响和作用。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机会,相互学习经验、彼此借鉴方法,深入探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与规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立足创新,使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为企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王忠禹7月17日在2011年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