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生猪屠宰企业:悲喜两重天

2011年07月20日 23:26 来源: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 唐朝金

  

   张保安近来为每天的生猪屠宰量发了愁。

  作为邓州市商业肉联厂副厂长,他所在的邓州市商业肉联厂的屠宰量,已经由往年同期的屠宰生猪50头/天,下降到目前屠宰20头/天。

  “目前,邓州市肉联厂出现的生猪屠宰量低的原因,主要由于目前生猪存栏量少造成收猪困难,同时加上双汇、雨润等冷鲜肉连锁店对市场的挤压造成的。”张保安表示。

  据了解,在目前猪肉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市场化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显然是受益者,而那些地方上国营定点屠宰厂普遍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和尴尬。

  

  屠宰企业的尴尬生存

  “我们按照9.4元/斤的价格收的猪,宰杀后再按照13.5元/斤的价格批发给猪肉商户,一斤猪出6两9猪肉。你算算我们能挣多少钱?”7月17日上午,张保安给记者这样算起账来,仅以猪肉来算的话,每斤14元的购进成本再以12.5元的价格出售,赔了1.5元。尽管还有猪杂碎、猪毛这些东西也可以创造100多块的价值,但总的算下来还是一笔不赚钱的生意。

  “别提利润了,屠宰一头猪加工费能挣20元就不错了”。该厂一位职工告诉记者,因为要保证锅炉的连续运转,因此煤必须得跟上供应。从凌晨5时开始就要烧煤,一直烧到早上8时屠宰结束,这3个小时需要烧掉价值300元的煤炭,再加上水和电费,成本至少400元,而每头猪还要上交5元的检疫费。宰杀20多头猪,还要赔进去几百块钱。

  无独有偶,河南焦作沁阳市屠宰厂虽然和邓州市商业肉联厂一样保持着“定点”的“垄断地位”,但是屠宰量已从2006年6万头的年屠宰量,下滑到2010年2.5万头的屠宰量。而这一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民进国退

  与各地有着“定点屠宰”这个垄断招牌的企业“赔钱赚吆喝”相映衬的是,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却在各地跑马圈地,频频在各地投资建厂加大屠宰量,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双汇集团在过去的多年间,每年营业额以逾百亿元的速度递增。在“健美猪”事件被曝光后,更是加快了自建猪场的建设步伐,双汇集团养殖事业部经理郭凯称,未来双汇在全国每一个屠宰厂周边都要建设一个养殖规模50万~100万头的养猪场,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

  与此同时,3月20日,公司打造的2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户邓州市。紧随其后的是5月10日,河南雏鹰农牧与三门峡陕县的合作项目开始奠基,3个月后,那里将建成一个占地20万亩的生态养猪产业园区。

  对于目前生猪屠宰企业民进国退的现象,河南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副处长刘成庄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与国营屠宰厂相比,市场化的民营肉制品加工企业没有体制包袱,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更高,能够从产业链上赚取更高的利润。尤其是在瘦肉精事件爆发以来,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选择‘大牌’猪肉。”刘成庄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