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郑旺:土地问责何时来点真格的

2011年07月22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郑旺

  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之下,土地问责结果于本月公布,73名地方官员相继受到行政处罚。千呼万唤始出来,虽有点漫长有点艰难,但总算是给了民众一个交代。然而对于问责过的土地将做如何处理却丝毫没有提及,的的确确这里面的事太过复杂。

  被问责的官员多为聚集在三线小城市的处级干部,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喽??鼠辈”,没见到什么“大鱼”且一线城市全部幸免。很难想象,这些违法情况只与行政副手有关,也很难想象,所有违法情况都不致触犯最高问责级别,公众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目前,整个社会的矛盾点聚焦在土地之上。城市发展和土地保护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分歧,开发新区、政府单位建房,都可能在打农民土地的主意。特别是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首的GDP政绩工程大行其道,土地这把金钥匙既可助其打开歌功颂德的殿堂,也可进阶前程似锦的仕途之门,百姓的权益遭受无视践踏也就在所难免。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自上而下无所不在,单是这些被问责的相关官员恐怕是难以掌控地方财政的生杀大权的,揪出几个小头目以求平息百姓的怒火也实属无奈之举,大鱼不浮出水面,其背后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此将被隐藏。

  问责制是一种事后追究制度,即土地已经或正在被违规使用被发现后所执行的一种制度。官员被问责之后,往往只得到蜻蜓点水般的行政处分,顶多个人政治前途增添几分污点,却终换不回百姓已经受损的利益。原有的土地之上已建起万丈高楼,一切既成事实我们又能奈何,总不能搬些砖头瓦块回家吧。

  由此,被问责过的土地该如何处理就成为了众人格外关注的焦点,也是解决矛盾的根本所在。一些“砖家”所言:“一旦既成事实,则纠错成本极大,只能进行人事纠错而无法进行土地纠错。”这只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纠错成本大不代表可以避重就轻,不代表可以永远绕道而行。

  对于被问责过土地是否已停止违规使用,是否会被政府没收另做安排,是否对于利益受损方给予相应补偿都该给予一定的回复,然而在公布的问责结果中我们找不到任何的踪迹。

  若对违规土地事后处理给予明确的指向,无疑开发商、工程承建单位巨大的利益将会受损,各路神仙也必会出来阻扰。土地的违规使用由政界与商界的利益联合体共同操刀,双方强强联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自商界的糖衣炮弹也是滋生违规用地的导火索之一,开发商是掠夺百姓利益的直接受益者,于情于理都该对这个群体过问过问。然而我们看到在这一方面没有任何动静。有人曾声称重置成本过大追究起来过于繁琐,这的确不无道理,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不作为的后果是,民众认为有关部门在有意庇护承建单位,包庇相关核心责任人。此时他们不动声色,就势在大伞之下躲避风头,待雨过天晴之后又可出来为所欲为。

  治理土地违规使用,最为棘手的自然是政商勾结。政界与商界的完美结合背后是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恐怕真正执行问责必将牵出各方神圣。但难度大并不能成为只求自保、敬而远之的借口。

  当人们开始质疑被问责的官员是否是真正的责任人时,程序化的处理结果自然经不起理性的质询,完整的利益链条不被牵扯出来示众,被问责过的土地去向何处自然也会不了了之。百姓和社会需要的是真实勇敢的回应,需要自己的利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只有敢于触碰责任方的利益,百姓的利益方才会能得到合理维护,这也是从根本上治理土地违规使用所必须做出的思考。

  落到实处的土地问责是公众增强对地方政府信心的良机。土地问题得到解决,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完成了一大半。及时监督官员手中的权利,把问题消灭在开工动土之前,问责制滞后性的诸多弊端方才会迎刃而解。任何一项让人拍手称快的好制度唯一的获益者应该是百姓,而不该沦为少数人躲避惩罚的避难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