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页岩气市场招标启动 民营资本有望介入

2011年07月31日 23:45 来源:《新世纪》周刊

  页岩气市场的启动,给油气勘采后来者乃至民营资本,

  打开了一个逼仄但有希望的空间

  □ 本刊见习记者 王小聪 | 文

  中

  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打破页岩气的垄断,首先是对国有多元投资主体,然后,将轮到民营企业。

  带有实验性质的首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于近日结束,六家国企受邀投标,最终河南煤层气公司与中石化(600028.SH)中标,前者中标的意义在于,对“三大油”在上游油气矿业权上的垄断局面,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民营企业仍无缘此轮招标。国土资源部一主管官员向财新《新世纪》透露,第一轮是邀请招标,目的在于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招投标办法;下一轮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会在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符合资质企业即可参与。而资质主要考虑企业资金实力、装备技术和业绩经验等方面,企业所有制将不是门槛。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也证实,下一轮页岩气投标主体将进一步放开,民企有望参与竞争。目前来看,有海外上游勘探经验的中化集团、中信资源(01205.HK)和振华石油等国企,以及新疆广汇(600256.SH)这样上规模的民营油企,都可能角逐下一轮页岩气招标。

  将页岩气对三大油之外的企业放开,透露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三大油垄断下页岩气开发进程的不满。而对于国土部来说,借助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出让,也启动了上游油气矿业权的改革,使之从单一审批制走向审批制与招投标并行,也令其有机会打破历来被能源管理部门所掌握的油气上游领域话语权。

  但是,在当下天然气价格不高、储备丰厚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形成工业生产规模的页岩气对大型石油公司的吸引力仍然不足。此次国土部四个区块招标仅收到了九份投标文件,其中两个区块因投标者过少而流标。

  中国页岩气市场的启动,催发了新一轮油气资源矿权分配,也给油气勘采后来者乃至民营资本,打开了一个逼仄但有希望的空间。但因页岩气开采技术、储量分布、成本投入等各方面,均一时难见可靠性和经济型,各方参与者仍相当谨慎。

  国土部要话语权

  三个月前,国土部选择了中国西南地区四个区块,邀请六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包括拥有法定油气矿业权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俗称“三大油”)和陕西延长,以及中联煤和河南煤层气两家煤层气公司。

  但6月底开标后,国土部只收到了九套投标文件,“渝黔南川页岩气勘查”和“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勘查”两个区块各有三家公司投标;另两个区块,一个只收到一份投标文件,另一个只收到两份,两区块均告流标。

   经过专家评标后,“渝黔南川页岩气勘查”探矿权由中石化获得,承诺勘查总投入5.9亿元,参数井和预探井11口;“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勘查”探矿权由河南省煤层气公司获得,承诺勘查总投入2.48亿元,参数井和预探井10口。7月18日,两家公司分别与国土部签约,国土部将监督企业的勘探投入。

  河南煤层气公司成为中国首家通过投标形式拿到油气上游探矿权的公司。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第一轮引入煤层气公司,是因为页岩气开发与煤层气技术有某些相似性。

  长期以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一直被“三大油”所垄断,由于历史原因陕西延长也拥有矿产权。油气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以目前勘测技术水平,国内有可能蕴藏油气的地方基本被“三大油”瓜分,它们每年只需最低的勘探投入就可维持区块的矿产权。

  国土部一位官员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在页岩气领域是否引入民企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引入多元化的上游投资主体来打破上述垄断。

  国土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在7月18日的签约仪式上表示,国际上油气探矿权普遍采取招标出让方式,中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配套法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也都给探矿权招标出让提供了政策依据,但现实中极少采用这一方式的原因是,中国有资格从事油气勘查的企业太少,采用招标方式出让极易流标。因此,引入多家油气公司进入探矿权投标,显得尤为重要。

  国土资源部选择页岩气作为试点对象,建立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还有一个深层次背景——在陆上油气资源都被“三大油”登记成其自家区块后,找出一个能够避开现有矿产权的独立油气矿种进行公开招标并不容易,而页岩气恰好具有这个特点。

  张大伟向财新《新世纪》记者确认,此次拿来招标的四块页岩气区块,都是属于既没有石油也没有天然气登记矿权的新区。借助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出让,国土部增强了油气上游领域的话语权。

  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也在研究制定页岩气专项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已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设立了页岩气专题和示范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页岩气发展的资源、技术和产业基础。

  “三大油”兴趣寥寥

  在国土部推动的页岩气招标中,“三大油”以外的上规模油企都有可能得到“入场券”。中国石油企业有“三大三小”之说,“三大”指的是“三大油”,“三小”则是指中化集团、中信资源和振华石油三家国企。

  中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化)常务副总经理耿文志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中化一直希望能够加入这轮招标。

  中化从2000年开始向上游领域发展,却苦于国内的上游油气矿权没有放开,只好在海外发展。截至2010年底,中化在海外共拥有22个油气合同区块,在国内只拥有一个从外资手中收购过来的区块的部分权益。

  现在页岩气探矿权招标项目开锣,中化将之视为重要的机会。不过耿文志也谨慎指出:“下一轮招标怎么投?这取决于招标区块的质量如何,以及我们以什么样的投资工作量投标。”

  一家民营油企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他们也希望参加下一轮页岩气招标,他们已在国外做了不少上游项目,近期还与美国和澳洲有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的油公司和服务公司密切接触。

  参加本次招投标的延长油矿管理局资源与勘探开发部处长孟志学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此轮评标的标准,一看公司实力,二看具体标书方案和投资金额。中标公司需在三年的勘探期内投入承诺的勘探金额,如能形成工业规模的气量,则可在三年期满后优先申请开采权。

  与这些跃跃欲试的“三小”公司以及民营油公司相比,“三大油”对国土部的这轮招标似乎兴趣不高。从国土部招标评选结果来看,两个区块六个招标候选人,只有渝黔南川区块中石化位列第一候选人,中石油位列第三。国土部最终只收到九份标书,按照每个入围公司可投两份标书的规则,再结合财新《新世纪》记者所掌握的情况,三份空缺的标书很可能来自“三大油”。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称,“三大油”做传统的天然气尚且不赚钱,发展这种成本未知的非常规油气自然积极性不大。他认为,常规油气资源储藏集中,丰度很高,大型油企一般采取“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模式。而页岩气丰度很低,自生自储,需要不断打井、压裂才能维持产量,更像是生产型企业,“三大油”还不太习惯于这种工作模式。

  延长油矿管理局资源与勘探开发部处长孟志学也认为,“大油气公司觉得页岩气只是对其业务产品线的一个补充”。不过,“三大油”在国内都有自己的区块,国土部也认可他们在自有区块里开发页岩气。据了解,国土部已颁发了五个页岩气探矿权给“三大油”。

  在准入上,“三大油”并非只有国土部招投标这“华山一条道”,事实上它们在页岩气领域早有实践。2008年11月,中石油在四川宜宾地区钻出了中国首口页岩气井,井深200米,采集了大量样品;2009年,中石油与挪威石油、埃克森美孚、壳牌和康菲等外国石油公司开展联合研究,并建立页岩气开发先导实验区。中石化在2010年与BP集团合作开发贵州凯里的页岩区块。中海油则出资21.6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位于得克萨斯的页岩油气项目权益。

  前景未明

  据建设部城市煤气技术发展中心顾问徐正康估算,到了2015年,中国常规天然气生产量只能达到1700亿立方米,而届时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则达到2600亿立方米,缺口高达900亿立方米。如何填补这一缺口?业界普遍认为,除了引进境外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发展页岩气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页岩气是一种存在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这种吸附或游离于页岩层的气体,因为在美国取得的巨大成功而被全球所关注。过去十年,美国页岩气产量逐年增加,在2010年达到1000亿立方米。

  7月初,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在接受中国“经济之声”采访时曾表示:“全国初步划了87万平方公里符合页岩气生成条件的页岩,其中没有石油、天然气登记矿权的新区有26万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新设矿权,鼓励商业型公司来进行勘察。”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上述数字来源于国土部今年初完成的页岩气区块普查。

  不过,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到底有多少,开发的成本与经济性到底如何,目前还没有机构说得清。许多机构对中国页岩气储量的预测,包括美国能源机构(EIA)在内,从26万亿立方米到100万亿立方米都有,莫衷一是。事实上,中国用于勘探储量的页岩气井数量实在太少,难以获得准确数据。

  中信证券油气分析师黄莉莉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美国页岩气取得成功有一些必需因素,而这些因素中国尚未具备。第一,中国政策环境不完善,虽然现在探矿权垄断被略微突破,但下游天然气价格还未真正市场化,导致页岩气即使开采出来,经济性也不强;第二,自有开采技术不具备,虽然这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但成本会较高;第三,天然气管网规模大大落后于美国。

  延长油矿管理局资源与勘探开发部处长孟志学说,2011年延长在陕西打了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但发现单井产量不高,同时因为工艺技术不成熟,各项费用很高。

  孟志学表示,公司目前如果单做页岩气,是没什么经济效益的。

  国土部总工程师张洪涛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坦言,这次拿来招标的四个区块,都位于国土部划定的33个页岩气资源有利区,目前经过初步勘探,也都发现有气,可是“比我们想象中难,因为还未能形成工业规模的产能”。

  一位民企油公司负责人也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虽然大家热情很高,但还需要充分的耐心。美国也是发展了十几年才有现在的成功,需要从技术到政策,再到基础设施的完善,才有页岩气的大规模发展。”

  上述民企负责人表示,一些关键要素目前尚未明朗,他还有多方面的担心:首先是政策,页岩气能有多大程度的市场开放?因为开放不光是上游矿权的授予方式,还有下游管线的接入方式。目前管线基本由中石油垄断,其他企业没有自由接入权。美国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管线自由接入;第二,中国开采环境也十分不利,美国和加拿大的页岩气多处于地广人稀之地,但中国的矿藏多在人口密集处;第三,技术困难虽说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但从引入技术到消化吸收,还需时间。

  他进一步提出,最大的问题还是下游天然气价格的制约,即使目前国土部与财政部正商讨给予页岩气开发一定财政补贴,“但杯水车薪,作用不大”。

  虽然通过探矿权出让招标,可从政府直接拿到资源项目,但中化的耿文志也表示,第一手项目周期长,往往处于前期的勘探阶段,存在较大风险。

  一位国土部官员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囿于页岩气开发不是国土部一家能够搞定,还需要理顺上下游各个环节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配合。

  在7月18日的签约仪式上,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国土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在发言时,把讲稿中“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迅猛”一句改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形势逐渐向好”。从“进展迅猛”到“逐渐向好”,不难看出国土部在公开场合还不敢展现页岩气要“大干快上”的势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