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钱荒中的银行贷款同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夏心愉

  资金面大旱,存贷比月考,银行和贷款企业的日子都没以前好过。此时,一种存在于小部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不被点穿的“默契”,成了久旱下被偷偷品尝的一滴甘露。

  这种双边的“默契”,通常遵从了“予人方便、予己方便”的大原则,缔结了双方的“贷款同盟”。

  揽储同盟

  有这样一些信贷经理,身背银行压下来的高存款指标,镣铐下依然长袖善舞;有这样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几乎是“奢侈品”的情况下依然旱涝保收。他们之间有着“揽储同盟”的合作默契。

  怎么建立同盟?

  银行受到75%存贷比考核的限制,多放贷款势必要多拉存款。这时,如果哪个企业可以靠自己的关系各显神通地帮银行解决每月末这一天的燃眉之急,该企业享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自然就增加了。

  民营企业自己到市场上做企业间的拆借,目前福建一些商会下企业间的拆借利率一般在月息3%~4%;其中较具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民企行业内部信用体系,互相担保,进行银行贷款。

  对银行来说,就要让“羊毛出在羊身上”。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业务的支行领导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可以通过基本利率的上浮比例,来调节企业的贷款成本。“现在资金面从紧,企业求钱,议价权在银行手里。”该支行领导表示,有些贷款,银行就算把基本利率上浮100%,也比企业自己到市场上筹钱强,而如果银行愿意网开一面,只上浮20%~30%,那么获贷企业自然是欠了银行一个人情的。

  “没有什么确定的模式和数据,一切都是靠我们的客户经理自己出去谈的。”该领导表示。

  企业欠的人情怎么还?那就要在银行考核存贷比的月末进行“帮存”。上述领导透露,该行有一家企业贷款3000万元后,承诺在月末“帮存”1000万元,“这些和我们说好协议的企业一般我们都比较熟,他们一般守信,月底一般能够帮上忙。”

  这些企业自己都缺钱,月末、季末、年末的资金面更紧,他们哪来的钱进行“帮存”?本报记者多番辗转,得到了一些贷款企业方面的信息。

  由于现在市面上月末的理财产品差不多可以做到年化6个点的利息,而银行存款则是3个点,由此,这些企业不得不自贴3个点,动用自身关系到市场去买头寸。而企业贴出来的这3个点,也就是当时银行在上浮基本利率时网开一面所留下的“办事费”。

  头寸要到哪里去买?一位有经验的民营企业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我们一般去资金富裕的个人和国有企业那里拉钱,现在只有他们最有钱。”这位副总表示,那些富人的账算得很清楚,从哪天开始资金冻结,到哪天资金回来,该收多少息,都心知肚明,没什么“花样”。“而‘花样’都出在国有企业。”他表示。

  这位副总暗示,他们为了拉钱自己贴进去的那3个点,在一些国企那里实际是没办法做账的,而会固定在一些环节里消化掉。由此,和他们取得“互信”的几个国企,其实是欢迎他们月底去拆借的,一方面,这些国企盘活了资金,帮助了行业相关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也有利可图。

  对此,广东省一家知名财务公司的副总经理却认为,这种现象即使有也不会太普遍,因为这方面的监管还是日趋严格的,除非这家民营公司“搞得定”,国企方面的运作人员敢铤而走险的只是极少数。

  装裱同盟

  当记者就上述“揽储同盟”的情况采访华中地区某民营企业总经理林先生时,他认为,这种方式实际上还是企业被银行牵着鼻子走,是人脉资源没到位的表现。据悉,林先生的企业今年7月初刚从当地一家小银行顺利获得了贷款。

  林先生觉得“县官不如现管”,如果能让银行信贷经理成为“自己人”,企业就不会被银行牵着鼻子走了,相反,信贷经理还会帮忙“装裱”企业财务能力,为企业能够持续获得贷款出谋划策。

  林先生略显得意地表示,这家银行上头的人什么时候要来看报表、什么时候来验仓库,“内线”都会提前通知到,即使仓库库存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导致通不过抵押融资,他也有充裕的时间去外面调度货物来填仓。

  据林先生透露,现在的信贷经理都很小心,对很多经办的事情并不亲自出面、不直接接头、不落名字。因此,林先生常常通过一家“中介公司”办事,付给中介公司大约相当于贷款总额0.5%~1%的“咨询服务费”,再由中介公司“对接”极个别的信贷经理。

  信贷经理“劳有所得”后,会在贷款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帮助,比如为林先生推荐“信得过”的资产评估公司,在抵押融资的过程中尽可能高估抵押物等。同时,信贷经理一旦“上船”,就不得不长期与林先生的企业同舟共济,以确保其放出的贷款不出现坏账。

  林先生说:“谁脑子活,谁才能把这块业务搞得风生水起。银行都希望业务量大,业务量上去了,只要贷款不出事,从业务员到行领导收入都会上去。”

  对于银行的“脑子活”,林先生也颇有感触。他透露,此前还有其他银行希望把他的贷款“打包”起来“外包”出去,让有钱的客户来实际放贷,年化利率也突破15%。这样银行不过牵线搭桥“曲线救市”,获利之余让资金都存在于“表外”。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的高级客户主管表示,这些“同盟”现象有些是被当前“钱荒”的形势逼出来的,而大银行此时就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稳定性”。他表示,他个人并没有出现过大的吸储压力,因为“大行有着比较大的结算网络和结算能力,客户的存款还会进行‘体内循环’,出现派生存款而以贷养贷”。由于他的客户集中在高科技行业,客户质量比较高,因此存款方面可以依托存量客户的自然增长。他认为,派生存款的明显下降,也可能是逼出小银行“灵活性”的原因之一。

  “通过这个阶段各类银行周期稳定能力的比拼,未来利率市场化后各银行的生存状况也就可见一斑。”该客户主管对记者说。

  “两根线”维系

  对于利润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的商业银行而言,其客户经理的脑袋里普遍都“拴着”两条主线:拉存款、放贷款。而现在显然是前一根线紧绷,后一根略松。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基层信贷员庄小姐说:“两年多前,我还到处求人来贷款,钱多得发不掉。好不容易贷款客户网络建设好了,可银行限制放贷了,拉存款第一,存款指标完不成会被倒扣薪水,长期完不成就失业了。”庄小姐表示,像她这样工作3年左右的员工,一般都有2个亿左右的存款考核。

  庄小姐介绍,他们银行的拉存款压力并不是很大。相比之下,她的一位某城商行的同行,在银行都在抢存款的形势下,还要顶着月均3%左右的存款增长指标,此外还要负责推销理财产品。

  是否只要拉到存款就万事大吉?庄小姐说,她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害怕贷款客户在自己手上断了资金链。她知道自己是有几家“高危贷款客户”的,这些客户的资金链是“拆东墙补西墙”地维系着,因此庄小姐只能暗自祈祷:客户资金链即使断掉,也最好到别的银行去断。最近庄小姐会比以往更频繁地联系一些小企业贷款客户,就怕其中有一家“失踪”,因为庄小姐供职的银行此前就出了一笔坏账,就是从客户突然“失踪”开始的。

  此外,庄小姐也透露,她到了每月月初,还是会积极放出贷款的,一方面是客户催得紧,另一方面,银行也会按其放贷的比例给予奖金提成。

  市场这头的诉求显而易见,中小企业贷款难愈演愈烈。银行是企业目前获得资金价格最便宜的渠道。银行贷款有点像中小企业的“奢侈品”,能从银行挖到钱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有时会被认为“有点花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