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彷徨的温州民间资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01:3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嵇晨

  不难发现,“不差钱”的温州,实际上却面临着严重畸形的资本分配不合理尴尬,一方面中小制造型企业资金链紧绷,贷不到用于扩产经营的资金;一方面大量资本闲置聚集在民间拆借,或扎堆高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近期,温州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把正在建造的地产项目包装成信托产品,通过银行渠道募集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达到10%以上。前不久,浙江绿城地产也为温州市龙湾的项目发行了信托产品,通常融资规模都不会小于1亿元。

  本报从当地房产中介处得知,温州的房价始终处于高位,去年开盘至今依然在建的绿城某高档楼盘在二手房市场已经达8万元/平方米。

  周德文在近几年更是奔走疾呼,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应该大力疏导民间资本流入中小企业,给予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促进生产,保证实体经济有序发展,才能使当前已经‘空心化’的温州经济模式能够合理转型。”

  周德文认为,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就是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诸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等多个领域,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并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然而现实却是,“对民营资本的忌惮仍然大量存在。当前,‘国退民进’引致社会对民营资本甚至市场经济大张旗鼓地讨伐。近年来,也不断冒出温州资本退出煤炭行业,进入石油领域不得要领等尴尬。”周德文说道。

  大量民间资本彷徨在市场中,造成了现在的温州商人动辄一窝蜂地去做进口葡萄酒贸易,或者扎堆开展西点烘培业,在古玩市场,甚至玩起了云南较常见的“赌石”游戏。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副院长郭少龙在温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认为,如果能把大量温州资本集合起来,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领域,长期看,会发挥很大的资本效益。

  然而郭少龙也指出,由于温州商人观念上喜欢赚“快钱”,通常长达3至5年的私募股权投资往往不太对温州资本的胃口,而且大部分实干起家的温商对投资项目具有一定控制欲,与传统PE操作模式,还需要一定时间的了解和磨合。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步伐正在加快。近日消息,建行温州分行成功引进建银国际作为温州市一拟上市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同时成立一只股权投资基金与此对接。该笔业务是浙江省建行系统、温州区域金融系统股权投资业务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的第一单。

  同时,建行温州分行与建银国际合作成立的建银温商股权投资私募基金,主要投向温州优秀的拟上市企业,同时为该行高端客户创造投资机会。建银国际作为GP(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投资和管理,这种作为GP管理一对多基金的模式为全国建行系统内首创,也标志着建行温州分行成为浙江省首家与建银国际合作成立私募基金的金融机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