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忘记加水泥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08: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一戈

   如果“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年度热词,那么,标题这句话理应成为年度酷词。

   据媒体报道,安徽蒙城县和谐家园小区的业主许先生,委托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二站对小区楼板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楼板厚度的平均值为82毫米,相比110到120毫米的设计厚度,少了30%。其中一户的天花板,一铲就是个大洞。承建商蒙城县第四建筑公司负责人爽快地承认:是工人忘记加水泥了。

   有关住房质量问题,这是我从业以来听过的最具黑色幽默的回答。

   我原本认为,拜技术进步之赐,商品房的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但蒙城和谐家园粉碎了我的信心。不过,与商品房相比,我更加担心另一种房子——保障房——的质量问题。

   原因很简单,包括今年在内,未来几年的保障房建设数量太庞大了。现在就必须再三提醒,今年底大批保障房完工交付后,各地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保障房的质量究竟怎样,只有入住以后才能获得验证。

   我的担心是基于其高铁一般的数量与速度。保障房每年的开工率、完工率,是立了军令状的硬指标。据住建部披露的数据,5月底各地开工保障房340万套,到6月底大幅增加到500万套,增速不可谓不惊人。

   高开工率之后便进入施工高峰期。因为有完工套数这个指标坚定地戳在年底,这就形成了一种倒逼甚至说倒计时的机制,赶工就成为大概率的选择。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倘若不遵守科学的施工工序,监理又睁只眼闭只眼,隐患就随时可能埋下。

   从中央领导的讲话,到住建部一个又一个的通知和会议,对保障房的质量问题不可谓不重视。但上级的讲话和通知是一回事,实际落实和执行是另一回事。与其反复强调令某些人觉得耳朵起茧子,不如来点强硬的措施,主要是指惩戒措施。

   譬如,出现像蒙城和谐家园这样的质量问题,开发商和承建商除了负责全部解决项目问题外(住房质量实行的终身负责制),政府部门还应毫不犹豫向其亮红牌:一定期限内,开发商不得在本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承建商失去建筑施工资格。

   也许有人会从概率学解释,由于建设数量巨大,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也是正常的,不应过于夸大和紧张。但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住房质量是百年大计”,“住房质量无小事”,保障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带来波浪式的传导性影响。如果各地花巨额财力、物力建设的保障房,因为极少数质量问题而引发老百姓的恐慌,就会对各地政府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保障房的另一个问题同样重要。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分配高峰,但我们不能等到保障房建成以后,才想到分配体系的完善。也就是说,当工人们正在脚手架上紧张地施工时,各地保障房主管部门也应紧张地制定和完善分配制度,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瑕疵的节点,反复进行沙盘推导。

   相对于未来5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今年不妨假定为“试点年”。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拿哪个小区来做试验,而是说,主要在质量和分配这两个环节,抱一种试点的看法。施工建设阶段有什么问题,分配体系需要注意什么,总结经验,再反馈到上级政府部门。

   理性告诉我们,保障房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假如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譬如,某种程度上,出现质量问题是不是与过分追求速度有关?分配制度的欠缺是不是与规模过大有关?统计作假是不是因为资金筹集确有困难所致?

   如果很多地方出现的问题具有共性,反映上去,我相信中央政府部门是能够做到从谏如流的,该调整的就应做出调整。俗话又说,“一口吃不出胖子”,规模过大的不妨适当减量,速度过快的亦可适当减速。聪明如你已经看出,这才是我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李一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