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企业之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20:22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记者于近期调查走访了数家中小企业,发现沉重的税负压力,已经大大侵蚀了企业经营利润和资本留存,也影响到了企业投入再生产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营收千万,却是“微利”

  江苏省无锡市的管先生,毕业后在外资企业从事市场销售和管理工作接近十年,在积累了自己的渠道和资源后,2009年开始个人创业。

  除了7%的海关关税之外,管先生认真给记者算了一笔公司费用支出账单。“我的公司是比较正规的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加起来大概有20个人,将中高层和普通人员的工资平均后,每人每月薪水在6000元左右,每年的工资支出大概需要150万元。除此之外,公司还要为员工们支付社保费用,每年大概也需要20多万元吧。”

  除去这些数额较大的人力成本支出,公司很多日常费用支出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我从财务那里拿来的数字是这样的:房租大概是在40万元、水电物业管理和零碎支出一年需要10万元、员工差旅费等各项报销一年估计也要50万元吧。其实这个不多,平均到每个营销人员头上,每个月也就几千块钱而已。现在光是沪宁线上一个来回就需要好几百了。”管先生说。

  “此外还有公司组织年会活动、年底奖金等,也差不多需要10多万元。另外,经营必须支出的储运成本、办公成本等一年下来也要三四十万元。加上公司的两台办公用车、两台运输中巴车,每年的油费、保险、维修等加起来也需要10万元以上。”

  根据公司财务会计的内部账目表,在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印花税等多个小税种的缴纳数字扣除之后,公司纳税之后的净利润,仅仅在五六十万元左右。而这,还是在没有计提库存、损耗、坏账等情形下的初步数字。

  “实际上,如果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公司的可计提净利润还不到50万元,而如果把这一年来大大小小各项无法入账的环节打点费用也纳入进去,公司的实际利润最多在30万元左右,再少,就够申请年利润在30万之下的‘微利企业’资格了。”管先生苦笑着说,按照30万元的净利润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后,公司仅仅剩下20万元出头的盈余。

  “去年是创业起步的第二年,所以很多固定支出都无法避免,现在看来,销售收入1000万元是公司的盈亏平衡点,希望2011年销售收入再增加个几百万,那盈余的利润就可能多一些了。”管先生说,“当然,去年我的财务账目是清清白白的,也是一个最真实的经营状态,和通过假账达到微利或亏损的不同,这就是经营公司的真实情况。”

  百万生意,避税才能生存

  “老实说,我们是找了会计专门避税的,不然开公司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杜军(化名)和妻子小吴目前在中关村地区拥有两个较小的文具门店,依靠一些新老客户做公司文具采购生意。“我们公司很小,一般每个月能销售10万元左右吧。就这样,平均到每天也需要3000元的营业额,如果只是光卖笔的话,得卖1000支。”杜军笑着说。

  这是目前中国最多的小型公司或个体户的标准样本,私人所有、初创、微利、年销售收入在几十万至数百万元之间。按照我国企业税法规定,这类企业可以按销售收入的百分点缴纳营业税,也可以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缴纳定额税。记者发现,虽然名义税率只在几个百分点,但真正的实征税率和各项费用总和,几乎要占到销售收入的20%。

  “按照我每年销售收入100万元计算,房租、人员等各种成本大约为80万元。但是5%的营业税是按销售收入征收的,那我就需要缴纳5万元的税收。我年底的净利润肯定只有15万元左右,按照微利企业20%的企业所得税率计算的话,我的所得税也要缴纳3万元。这样一算,我真正的纯收入也就在12万元。”杜军说。

  “这个12万元,是我和我的妻子两个劳动力付出劳动的报酬,很明显一点也不高。前几年,我们还用虚假增加员工花名册的方式,来分摊工资和增加成本。现在这个方式也不行了,每一个员工都需要建立社保档案,每人每月光基本社保支出就要好几百元。”杜军说。

  “但这个钱我一般是放在企业不动的,继续作为流动资金滚动使用。当初以为能将公司做大就注册了有限公司,而不是个人独资企业。现在假如我要将这笔12万元的利润提走,转为我的个人收入,又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那就又是一笔2.4万元的税收。最后我自己的个人所得也就剩下9万多元了。”

  如果依照简单的计算方法,杜军100万元的销售收入,各项税收费用大约为11万元,11%的平均税负尚且能够为中小企业所承受。但杜军告诉记者,这种最理想状况实际是很难实现的,由于还存在税务、工商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相关杂项事务,杜军的实际成本支出几乎在15万元左右。

  “我所在的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的主管办公人员,逢年过节要赠送购物卡;当地的政府部门、派出所或其他单位也都需要交流交流。每年的税务核查、登记、组织机构代码年检等各项费用,加上很多的税务培训、工商培训,几乎每年要另外支出几万元才能应付过去。”杜军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