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内蒙古开始直面‘为谁发展’的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玉海 李博

  核心提示:内蒙古不再刻意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内蒙古开始直面“为谁发展”的课题。

  2002年至2009年,内蒙古连续8年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引人瞩目。然而,2009年底新上任的内蒙古主政者却公开宣布,内蒙古不再追求经济增速全国第一。在各地尚在对GDP增速层层加码的时候,内蒙古何以有此异常举动?改弦更张背后,究竟是什么样发展逻辑在支撑?

  本报就此专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前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布和朝鲁。

  布和朝鲁不仅久历内蒙政坛,更在退休后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出版专著《奋力走进前列:内蒙古现象研究》,试图阐释内蒙古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路径。在他看来,本世纪以来内蒙古资源驱动的发展模式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但在连续八年的经济增速第一之后,内蒙古已骑虎难下。胡春华书记来内蒙古后,提出内蒙古不再刻意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内蒙古开始直面“为谁发展”的课题。

  1. 反思“内蒙古模式”

  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资源驱动型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按照2003年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应该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资源依赖型转向资源节约型。

  记者:内蒙古过去八年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有人称之为“内蒙模式”,在外界看来这种“模式”主要的特点是以煤炭等资源开发来驱动,您怎么评价这个模式?

  布和朝鲁:“内蒙模式”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政府主导型,投资拉动型,资源支撑型,机遇牵动型,这四个方面是融为一体的。这四种模式不尽完善,下一步对应的思路是,要向市场主导型、资源节约型、全民创业型、创新驱动型转变。

  政府主导型是指,虽然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在落后地区,当时还做不到完全由市场主导。这样政府就比较强势,靠政府划拨资源、招商引资,大量的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政府主导在什么地方?靠什么拉动经济发展?主要是投资,投资的贡献率是绝对的,这就是投资拉动型。大家都想招商引资,为什么投资能来这?为什么投资来的多?就是因为内蒙古独特的资源优势。

  新世纪以后,全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而这些资源正是内蒙古的优势,内蒙古有资源优势——而投资就是哪儿赚钱到哪儿,不管央企还是民企。我把这形容为“资本烤热的土地”,挖煤、发电等能源企业发展特别快,这种经济就是投资拉动型。

  为什么这十年投资能拉动,而原来不行呢?投资来不来、来的快不快,主要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和市场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是相对来讲,2002、2003年以后,经济学界认为中国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期。这一阶段是经过多年积累之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向重化工转型,住房、汽车等重要产业消费带动各种原材料上涨,而内蒙古刚好赶上这个机遇。

  但是这种粗放式的发展不可持续。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资源驱动型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按照2003年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应该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资源依赖型转向资源节约型。内蒙古这些年的发展主要靠几大央企,相对来说,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等富民企业、产业发展滞后,因此要走向全民创业型,就要大量发展这些,有利于富民、就业。长远来说,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必然要靠科技,内蒙古发展的薄弱环节是自主发展能力比较弱,虽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带来了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但是总体来看内蒙科技发展是滞后的。

  记者:在“内蒙古模式”的说法出现后,一些媒体和专家担心这种模式不可持续,您刚才提到,这种模式对内蒙古来说有其必然性,为什么?

  布和朝鲁: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改革开放以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要一直坚持的,但是经济建设这样发展下去之后,有时人的认识容易走向极端。到底经济怎么发展,它和社会怎么协调,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它与人民富裕是什么关系等这些方面有时被忽略了。

  有的地方主导思想以GDP为主、为重,原来不光内蒙古是这样,全国都是。原来叫加快发展,甚至提出“有水快流”,“能多快就多快”,“快字当头”。“快”的成绩、成果不可否认,但一味追求“快”,结构、速度、质量、效益不均衡、不统一的话,就出现那经济腿长、社会腿短的情况。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从原来的加快发展到又快又好发展,再到又好又快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是逐步完善和提高。

  内蒙古也不例外,恨不得有多快就多快——原来就是快不起来,因为没有机遇,上世纪九十年代煤炭没人要,根本不值钱,因为当时电力够用。我在锡林郭勒盟当了5年党委书记,当时要上一个蓝旗电厂,跑了16年都没有下来。我们落后地区别的没有,就有煤,当时中央提出五年不上火电,因为经济不旺,电力够用,煤用不了。但没预料到,很快电力会如此紧张,2002年、2003年,26个省区开始拉闸限电。

  2. 不再唯GDP增速

  要达到富民的目的没有发展的手段是不行的,但是发展的手段没有为富民的目的服务就没有意义,何况经济增长还仅仅是手段的一部分。所以,现在提出为谁发展。

  记者:2009年胡春华书记刚到内蒙古来的时候,当时内蒙古有一种呼声,认为过去挖了这么多煤、地方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收入没有明显提高。过去这种“一煤独大”的发展方式给内蒙古带来了哪些影响?

  布和朝鲁:2009年11月,胡春华书记来内蒙古,广泛了解了情况后,在2010年逐步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我把其新意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发展不足是内蒙古的主要矛盾,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第二,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潜台词是很明确的,原来就只是强调强区,富民不足;第三,内蒙古不再刻意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认为,这三句话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句话回答了怎样认识区情,从发展角度讲是发展不足,原来没有人提过内蒙古发展不足。这对内蒙古地方上的很多人来说恐怕是难以接受的。有人会说,这不是把我们否定了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第一还说发展不足?这其实是观念问题。其实,发展是综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003年中央就提出科学发展观,但是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在整个内蒙古领导干部队伍中并不是认识的很好。不过,很快人们就接受了内蒙古“发展不足”这一判断。

  第二句话,富民与强区。内蒙古经济GDP八年全国第一,在历史上是没有的,这句话回答为了谁发展。第三句话,回答了怎样发展。这种回答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

  为谁发展?虽然过去内蒙古经济增速很快,但是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绝对差距却拉大了。200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内蒙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51元,到去年差距拉大到1411元,括大了260元。农牧民收入与全国农民收入相比,2000年低215元,去年扩大到319元,扩大了176元。

  经济发展是为了保障民生、富民——国务院文件说的是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福祉。

  发展与富民是什么关系,发展是手段,富民是目的,要达到富民的目的没有发展的手段是不行的,但是发展的手段没有为富民的目的服务就没有意义,何况经济增长还仅仅是手段的一部分。所以,现在提出为谁发展。当然,原来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老百姓,但是把GDP放在第一位的,还是把人民收入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GDP。要不然为什么GDP增速八年第一,居民收入却越拉越大,视而不见。所以不能再追求第一,人们的精力完全集中在GDP上,别的就顾不了。再说,八年第一、九年第一,第一到什么时候?符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这个第一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老是第一?因此,有人质疑。这也成为骑虎难下的态势。所以,胡书记到内蒙后,果断采取措施,宣布不再追求GDP第一。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不一定好接受,因为第一当惯了,以第一为荣耀,好多人出去扬眉吐气、腰板直,似乎别人就能高看内蒙人了。

  不要第一之后,2010年GDP全国排名第6了,很多人认为按照经济的惯性发展,刹车都刹不住,可能不是第一起码是第二,怎么能变成第六。这就与宏观经济有关,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国家控制增长速度转变发展方式,出台很多限制政策,对产能过剩或落后产能进行打压,而这种落后产能在内蒙古的发展中就占不少比重,打压之后投资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下降,去年投资最少。

  3.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增加财产性收入就是利益共享机制,为什么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不是主观上不愿意追赶,而是实在赶不上。内蒙古主要是靠传统农牧业,肯定赶不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