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接盘三洋 海尔背上包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侯雪莲

  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继2010年12月苏宁收购日本LAOX家电连锁卖场、2011年1月联想收购日本NEC电脑业务之后,又一次以中方为主导的并购在海尔与三洋间展开。

  7月28日,青岛海尔集团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达成意向,收购其日本本土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以及在东南亚四国的白电业务。据透露,这笔交易金额为1.28亿美元。目前,有关收购的具体细节还在进一步协商,预计交易双方将于9月底达成最终协议,2012年3月底之前最终完成该交易。

  海尔的国际化路径

  三洋是日本老牌家电厂商,2009年末被松下集团收购,成为松下旗下子公司。并购后,松下逐步剥离和出售了三洋的能源、半导体、小型马达等业务,但双方产品重合度较大的白色家电业务一直未能圆满剥离。松下目前的业务分为“消费产品”、“解决方案”和“设备”三个领域,在松下重组计划中,到2012年4月,产品品牌都将统一标识为“Panasonic”,“SANYO”品牌的产品则会逐渐减少生产乃至消失。

  公告显示,海尔集团此次收购的是三洋电机在日本,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东南亚四国的家电产品,包括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其中包括三洋电机9家公司,涉及日本的有:生产家用和商用洗衣机的“三洋AQUA株式会社”、三洋电机与海尔合资的从事家用电冰箱开发的“海尔三洋电器株式会社”(成立于2002年)等。

  “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海尔在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将形成两个研发中心、四个制造基地以及六个地域的本土化市场营销架构。”海尔集团副总裁杜镜国表示。

  海尔集团是最早进行国际化探索的中国企业之一,2005年海尔曾试图并购美泰克(美国四大家电生产企业之一),后在与惠而浦的竞争中落败。此前,海尔国际化的路径是通过在欧美国家兴建产业园并在当地销售海尔品牌的产品来实现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经常可以看到海尔的巨幅广告牌,但其产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并没有可考证的具体数字。来自海尔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海尔在全球拥有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基地、10个综合研发中心,全球营业额为207亿美元,员工人数逾7万。

  接盘有喜有忧

  此次收购是在日资家电全面沦陷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有业界人士质疑,海尔背上的可能是日资急于脱手的“包袱”,而中国制造将继续停留在制造业产业链的最底端无从翻盘。

  受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影响,松下、东芝、日立、索尼、夏普、三洋等日本8大电子企业的2011年第一财报出现集体亏损。松下发布的2011财年第一季度显示,本期纯利润出现了304亿日元的亏损,同时三洋电机也出现了140亿日元的亏损,明显拖累了松下。对于松下而言尽快出售以及合并与三洋的重合部门也是势在必行的。

  松下公司收购三洋电机,最看重的是三洋的能源业务,包括三洋电机的锂离子、镍氢充电电池,属于创新能源的太阳能电池等。松下此次出售三洋电机的白电部门,跟其预先所规划的公司重组方案一致,舍弃三洋与之重合的白电业务可以使松下更好地专注于能源业务。

  根据协议,海尔虽然收购了三洋AQUA,不过并不能在日本市场中使用“SANYO”这一品牌,仅能接手其技术人员、专利、销售等部分,使用AQUA品牌这对海尔经营日本市场并不是一个好消息。AQUA在日本是第四大洗衣机品牌,知名度不及三洋,而且日本的消费者在消费选择上一向倾向于本土品牌。与此同时,未来在日本市场,海尔还要面临三洋的老东家——松下的强劲阻击。因此海尔借助此次收购来拓展日本市场,胜算几何,还未可知。

  更重要的是,日本电子企业在剥离了像白电、PC这样的制造环节之后,将以更大的精力投入产业上游材料与元器件的开发与应用,而这些将是未来国际电子产业的立命之本。国内彩电及电子信息领域想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