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生猪屠宰安全供应链再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屈丽丽
本期问题单
双汇“3·15瘦肉精”事件爆发后,如何保证一头猪的产供链安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话题,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经过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等多个环节后,变得异常复杂。
如何控制抗生素滥用,防止重金属超标;如何防治包括口蹄疫、蓝耳病在内的各种猪瘟疫情;如何尽量杜绝微生物滋生引发的肉质腐化等等,都成为当今影响猪肉安全的重要问题。
应该说,瘦肉精问题只是生猪安全体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但是,也恰恰是这一问题,需要双汇及其所有生猪屠宰供应链上的企业反思:
我们的养殖环节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改善?在屠宰过程中,哪些环节是有关食品安全的敏感内容?当前有关食品安全的检验和检测制度,及其标准与现实需求的误差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弥补?容易因微生物滋生腐烂变质的肉类产品如何在生产、仓储及配送过程中保鲜?在安全供应链上,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怎样的安全防控体系?请看本期案例。
“3·15瘦肉精”事件,让人们重新审慎地看待双汇,也需要双汇从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的角度重新反思。
“3·15事件’,双汇股价最低时蒸发364亿元,而销售额最高日损失亦高达百亿元。也就是从这一事件开始,双汇开启了探索生猪屠宰安全供应链的问题旅程,他们自称为“刮骨疗毒”与“凤凰涅槃”。
1 生猪安全:从养殖开始
问题单:作为中国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双汇目前年屠宰量达2000万头,但自我养殖的生猪供给还不到总屠宰量的5%。与此同时,双汇与农户的合作为松散型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保证生猪供给的安全及其品质?
双汇对策:大规模进军养殖业 发展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场
对于猪肉的食品安全来说,养殖环节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生猪的品质,关系到猪肉的品种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有关激素、瘦肉精、药物残留等影响猪肉安全的问题都与这一环节的工作息息相关。
区别于养鸡养鸭,生猪养殖的周期很长,从繁殖母猪补栏、配种、妊娠、预产、小猪出生再到商品猪出栏需要18~19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任何不当喂养或给药,都将影响到生猪的存活及其品质。
然而,我国生猪养殖的特点却是单个农户养殖规模较小,养殖个体多。根据农业部2008年的数据,5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到了38%,50~3000头的养殖户则占到了49%,3000头以上的只有13%,5万头以上的则只占1%。
由于单个农户小规模养殖很难保证品质,生猪屠宰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需要自建养殖场,并实行现代化标准化的管理。
事实上,瘦肉精事件让双汇意识到了对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力不够,要确保产品安全,就要通过加快养殖业的发展来进一步完善其产业链。
在距离河南漯河双汇总部不到200公里的叶县,双汇布局了一个生态环保型的养殖基地—— 一座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养殖场。
为确保这些生猪不被外面的疫病传染,这里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只能出来几天,而且每次进场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还要隔离三天。外面人到这里参观,只能通过瞭望塔和监控视频观看。
在这个占地近3000亩的区域中,布置了三个养殖基地,即一个仔猪繁育生产基地以及年出栏猪分别为15万头和5万头的育肥基地。每个基地至少要隔开2公里远的距离,以防止疫病传播。
双汇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这个养殖场做到了饲料、药物的源头控制标准化、品种生产标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以及防疫保健标准化。
以饲料、药物的源头控制标准化为例,该养殖场所使用的饲料全部来自双汇内部饲料厂,杜绝禁用药品的购买和使用。在生产流程布局上,区分了生活区、生产区和污水处理区,各个区域单独分开,利于管理和防疫;分胎次布局标准化,以此来保证肉质品质的稳定性。
曾经到这里考察的农业部官员坦诚地告诉双汇董事长万隆,这种“超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很难在全国推广,而万隆则告诉对方,“要解决生猪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得靠这种养殖方式。”
“将来我们每一个200万头的屠宰厂,后面就跟一个50万头的养猪厂、20万吨的饲料厂,配套进行。”
不过,即便如此,以目前双汇年屠宰量2000万头算,双汇自我供给的生猪依然不足总屠宰量的5%,安全供应链改进问题依然严峻。
2 安全保险锁:屠宰前的“头头检”
问题单:在养殖业和屠宰的配套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即使200万头的屠宰厂配备了50万头的养殖场,还要有150万头生猪要从市场上收购。那么,如何保证收购来的生猪质量过关,不再出现类似瘦肉精等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呢?
双汇对策:不惜成本头头检
对于瘦肉精的检测,国有标准是抽检千分之四到千分之三十的生猪,但是由于抽检在私下存在的各种潜规则,抽检的效果就难达到,同时,抽检引发的漏检误差还可能会让一定量的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鉴于“3·15瘦肉精”事件的恶劣影响,双汇推出了“头头检”策略,就是对每一头生猪都进行检测。
在双汇的屠宰车间里,为防止人流、物流的交叉污染,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瘦肉精检测是洁净区的第一道工序。
一般来说,在双汇,生猪进厂要停食静养12~24小时,然后进行冲淋、采用MPS三点式低压麻电、刺杀放血。随后进入蒸汽烫毛隧道烫5~6分钟。
瘦肉精检测作为白条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在检验过程中对出现疑似阳性和无尿样的生猪进行隔离并提取肝样,送技术中心进行二次检验,对二次检验呈阳性的生猪做销毁处理。
事实上,除了瘦肉精检测之外,一条生猪(白条)在进行屠宰分割之前还要完成多种检测,比如旋毛虫检验,囊虫检验,以及红白内脏的检验。由于检验结果并非马上能出来,因此做到产品的可追溯性,确保产品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冷封同步检验生产线,每头白条上方都有相应的编号,便于检验。生产过程中,猪不管在哪个部位发现问题,都能保证在一天上万头屠宰量的生产线上,随时找到这头猪的其他部分,以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不过,“头头检”本身是否可持续也在挑战双汇供应链的受耐力,比如成本上涨以及货源的下降都在倒逼双汇的成本。
3 屠宰安全:现代化的机器控制程序
问题单:尽管瘦肉精等药物残留会影响到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但是对于肉及肉制品来说,微生物的滋生繁衍却是最致命的,因为它能直接导致食入者的死亡,在这方面,双汇是如何做的?
双汇对策:引入最先进技术 及时维护并更新生产设备 对最终产品随时检测
对于屠宰工业来说,车间的环境及其设备的先进程度,直接关系到冷鲜肉的鲜度及其品质。
“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冷鲜肉生产线、同步检验生产线是双汇引进的。”万隆说。
在这条生产线,通过检验程序后的白条肉,在经过12~24小时预冷排酸,后腿中心温度达到7℃以下时进行分割。
为确保冷链生产,减少微生物繁殖,车间环境采用全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使车间温度保持在12度℃以下;每天生产开始前用臭氧对车间环境进行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车间生产的产品在每条传送带最后,流入下道工序之前,都要经过品管人员的严格把关,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所有的周转盒每使用一次都要经过清洗消毒一次。
目前,双汇冷鲜肉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通过精细化分割加工出300多个品种。大部分都是以生鲜形式对市场销售,少量作为冻品包装。
除了冷鲜肉之外,肉制品加工同样采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温肉制品加工程序中,从肉馅灌装、杀菌到成品包装入库,整个流程简洁快速,只有4个小时。
而在低温肉制品加工程序中,特别引入了生熟界面区,以防止交叉传染。生区员工穿的是白色工作衣,熟区员工穿粉红色工作衣以作区别,生区开门时,熟区门自动关闭,熟区开门时,生区门自动关闭。
生产车间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机器一旦破损就会造成重金属残留,因此除了对成品加强检测之外,对机器的每天维护中也要加强检测。”
万隆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的产业链没有完全配套,但现在的整个产业链都已经全部打通了,我们正在逐步地向完善的、配套的产业链发展。最终做专、做精、做大、做强,做成一个真正的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