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爱穿洋马甲之样本三 洋名只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张辉

  代表行业:服装

  品牌产品:美特斯·邦威

  品牌分析:国产“洋品牌”,但不用“洋品牌”讲故事

  品牌见解:起名洋品牌是因为目标消费群推崇,但并不用洋名牌讲“故事”。靠核心的设计,各类营销活动抓住目标消费群。另外,非核心技术部分采用“虚拟经营模式”也很重要

  品牌动作:把品牌塑造成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形象

  取名“美特斯·邦威”, 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曾煞费苦心,“刚开始也没想到能发展这么快,只是想起个洋气点的名字”。

  休闲服零售的国内与国际品牌众多,市场格局分散。以美特斯·邦威、佐丹奴、班尼路、真维斯、以纯和森马为代表的休闲服品牌占领了休闲服装市场的半壁江山。除此以外,Levi’s、Lee、Jack & Jones、Only、Vero Moda、ZARA、H&M等国际品牌也是这个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面对业内激烈的竞争,美特斯·邦威将主力消费群体年龄定在18~28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点是推崇洋品牌。美特斯·邦威便围绕目标群体进行品牌定位,通过产品设计、产品陈列、店铺设计、广告投放、签约代言等各类营销活动,提升品牌价值。从郭富城到周杰伦,从张韶涵到米勒“Me&City”、再到《变形金刚Ⅲ》广告深度植入,所有的营销活动都以目标消费群为核心。

  “洋品牌只能暂时敲开消费者的心,持久的消费则需要坚实的设计来支撑。我们从1998年起,就在上海成立了设计中心,并从法国请来一位顶级服装设计师吕克担任集团设计总监。” 周成建表示。

  做衣服简单,做品牌却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由于服装业几乎不存在核心技术,那么美特斯·邦威又是怎样在经营模式上做取舍的呢?

  如同美国耐克公司一样,美特斯·邦威采取“哑铃式结构”的虚拟经营模式:把产品交给成本更低、更利于运输销售的企业制造,把产品销售交给加盟耐克的各地经销商,自己则将全部精力用于设计产品与开拓市场。“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设计。而将其他的部分虚拟化外包出去,以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优势,这个思路已经被广泛接受。”东北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吴昌伦指出。

  如今与美特斯·邦威合作的厂家有300多家,这些企业具有年生产近50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在全国的专卖店已达1800多家,除去很少部分直营店外,其余都是特许连锁经营的专卖店。“这些资源如果由企业来投资经营,成本至少超过15亿元。”周成建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