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战略二次转型 做中国智慧城市专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3:3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继勇

   十年弹指一挥间,天翻地覆的变革却也悄然而至。

   自带领神州数码(00861.HK)2001年在香港上市以来,作为董事局主席,郭为除了将神州数码打造成“不叫联想的联想”,还完成了对公司的再造,这对神州数码今天乃至未来的发展都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007年8月,神州数码完成首次管理层收购,郭为通过与其他高管全资拥有的KIL公司,间接持有神州数码9.28%的股份,郭为从职业经理人上升为公司第三大股东。2010年5月,KIL以10.5亿港元的价格向联想控股海外全资附属公司南明有限公司购得9.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KIL成为神州数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为18.56%。同年11月,公司在台湾发行存托凭证(TDR),并在台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年度最大宗的台湾存托凭证发行。这让神州数码建立起横跨两岸三地的资本市场管理平台。

   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实业舞台亦风采翩翩。10年里,郭为打造出一个中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提供商,其软件服务业务更是达到了5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但郭为并不以此为傲。在本次专访中,他也谈过去,但更多的是描绘“智慧城市”的未来。这个与IBM公司“智慧地球”异曲同工的计划,承载了他与团队的梦想,但也是公司再次转型的最大挑战。郭为对此信心满满,但外界对此仍保有谨慎。答案也许需要再一个十年来给出。

   二次转型

   《21世纪》:我们知道,公司目前战略正有新定位,着眼于解决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郭为:是啊。伴随着在城市化管理平台建设中,不断要去解决社保、医疗、交通、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等问题,必然会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去实现,并因此创造出一系列新的产业和业态,进一步为经济社会繁荣创造了新空间。所有这一切,我们称之为“智慧城市”。

   以云计算为特征的融合服务,无疑是解决城市化中很多问题的最重要技术手段。比如,通过市民卡,我们可以解决人口、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同时为市民的出行和各种消费支付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智能交通、智能管网、智能电网等一系列智能化的手段,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公共设施的突发性事件,还可以通过资源优化管理的方法,节省能源,节省材料,节省人工,并通过增值服务,为人民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便利和幸福。通过建设以应急指挥为特征的城市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还可以使城市的运行处于最低成本。

   《21世纪》:你们的战略是如何转向智慧城市计划的?

   郭为:在整个IT产业的产业链里,分销代理是一个基础业务,无法成为产业的主流。因此,公司第一次转型,是面向客户、面向服务的变革,契合当时IT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未来的五到十年,我们则将战略聚焦在智慧城市上,通过运营服务、融合服务来真正走向产业的前沿,这是二次转型。

   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一定是基于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定要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脉搏,顺势而为,才能做大做强。

   《21世纪》:智慧城市能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机遇?

   郭为:未来十年,公司聚焦智慧城市,实现从产品、解决方案到运营服务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公司“三五规划”期实现一千亿元收入,在十年内完成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企业之一。

   智慧城市

   《21世纪》:具体谈谈智慧城市吧?

   郭为:智慧城市有三个层次,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数字化是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基础。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能够量化。以传统的城市规划为例,每个城市都有地图,地图上有街道、马路、单位的名字,实际上,地下还有一个与地上一体化的管网系统,是由地下水管道、排污管道、光缆、电缆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的数字化,就是对一个城市进行量化的过程。

   智能化,就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智能管理。比如,中国的水资源非常短缺,因此对于水资源管网跑冒滴漏的管理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意义的管理,是发现某个地方漏了再去处理。但是按照智能化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管网都放上传感器,对于水压、接口以及跑冒滴漏的现象,就能够做到预防性管理。

   通过多个智能系统的联动,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智慧系统,这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在智能化的基础上,使城市管理更有效、资源更节约、环境更友好,让很多问题都可以被更加巧妙、灵活、有效地解决,从而逐步迈向幸福、繁荣、和谐、共赢的未来城市之路。

   《21世纪》:实现这个理想状态需要哪些技术前提呢?

   郭为: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最相关的,也是三个层次。首先是互联网。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第一次在实体之外产生了一个虚拟空间,也有人称之为人类的第四空间,这个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社会完全对应。那么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们怎样生存、如何发展将成为新问题。

   第二是物联网。这是中国的叫法,美国在这之前提出的名称是“传感网”或“自主网”。从理论上来讲,这会使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变得可管理、可通讯,在虚拟空间中,互联网相当于对“人”的管理,而物联网相当于对“物”的管理。

   第三是云计算。简单地说,以前是一个CPU处理一个任务,在云计算的虚拟运算环境里,变成一个CPU可以处理多个任务,而一个任务可以由多个CPU去处理,变成所谓“N对N”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使得计算能力整体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1世纪》:你们的智慧城市与IBM的智慧地球区别在哪里?

   郭为: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IBM更倾向提供解决方案,神州数码更侧重运营服务。比如同样是做市民卡,IBM提供的是市民卡解决方案,而我们则是提供市民卡的运营服务。目前,神州数码已经在武汉、深圳、南京、郑州等一线城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技术支撑、市场认可度等方面也遥遥领先。

   十年求索

   《21世纪》:分拆、上市十年来,你觉得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

   郭为: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变革,使得我们的业务能够从基础走向主流,再从主流走向前沿。

   2000年到2001年,适逢互联网经济从泡沫走向衰败,我们被逼着去思考互联网是什么,未来是什么,最终提出电子商务四段论。我们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在未来5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应用,会成为最主要的发展空间,并据此制定了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方向——基础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服务。

   随着IT服务认识的深入,在神州数码的“二五”期间,我们进一步明确提出了IT服务的四个象限,定义了产品交付、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咨询规划四种服务形态,制定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IT服务战略,推动公司全面转型。

   随着战略的不断清晰,我们的业务边界被不断突破。从传统分销,到增值分销,再到自有网络业务;从个人消费业务,到区域客户业务,到行业大客户业务,再到智慧城市业务;从系统集成服务,到供应链服务、软件服务和运营服务。我们的业务版图日趋完善,形成了面向智慧城市全面覆盖的业务布局。

   《21世纪》:这十年也有一些探索与失败的地方吧?

   郭为:我们曾尝试过电子商务的探索,推出了e-Bridge神州商桥,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成为一个遗憾。但加深了我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为今天我们打造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十年,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在软件服务领域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艰难,在发展路径上不断“试错”,正是由于坚持,才走到了今天,成为一间有规模、有影响力、有价值的IT服务公司。

   探索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成功的经验。与台湾鼎新的成功合作,使得我们坚信,只有秉承开放心态,和方方面面领域的领先者充分合作,才能够把业务做强做大。在零售终端掌控和区域覆盖上取得的初步突破,使得我们认识到,业务变革应该发源于实践,发源于市场最前端,而不是凭空想象。智慧城市让我们尝试从解决方案的实施者转变为城市的运营者。这些探索,也是学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和创新业务模式的过程。

   《21世纪》:你过去一直说神州数码是中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商,那么未来十年我们应该怎样定义公司?

   郭为:就叫“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好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