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最后一只权证长虹CWB1今日谢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9:19 来源: 上海商报

  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权证功能未能得到应有发挥

  商报记者 张淑贤

  最后一只权证长虹CWB1(580027)今日就将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此后将迎来为期5天的行权期。从此,曾经喧嚣一时的权证市场将不复存在。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权证之所以在驰骋A股市场6年后再次退出江湖,这主要是由于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权证既能对冲股票投资风险又能开辟融资渠道,但这种功能在A股市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长虹CWB1是否行权存疑

  仅剩下一天交易日,长虹CWB1就将退出A股,然而由于近期市况较弱,期待中的“末日轮行情”并未在该权证上上演。

  昨日市场稍微转暖,长虹CWB1一度试图有所作为,大幅高开后最大涨幅达16.82%,无奈最后交易日临近,炒作资金也不敢恋战,长虹CWB1冲高之后便掉头向下,午后更是加速下探,截至收盘,长虹CWB1下跌1.58%,报收0.995元,换手率高达804.4%。

  事实上,自7月13日以来,长虹CWB1逐步走弱,本周一更是狂泻23.67%,本周二再次大跌9.41%,盘中最低0.893元,创下该权证上市以来的新低,当日成交额50.77亿元,换手率856.45%,则双双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

  截至昨日收盘,长虹CWB1自7月13日以来的累计跌幅高达63.50%。以昨日收盘价0.995元和正股四川长虹(600839)收盘价3.33元计算,长虹CWB1目前处于负溢价状态,不过负溢价率只有区区0.24%,换言之如果权证投资者目前行权的话,获得的投资收益不过0.24%。

  资料显示,长虹CWB1行权价为2.79元/股,行权比例为1∶1.87,也就是说,权证持有人每持有1份长虹CWB1认股权证应支付5.22元方可购买1.87股四川长虹A股股票。

  “按照以往经验,权证最后一个交易日多数会大幅跳水归零,只要正股四川长虹近期能企稳,则长虹CWB1行权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昨日晚间对商报记者表示。

  据悉,长虹权证发行量为5.73亿份,如果全部行权,将给四川长虹带来29.91亿元的融资额,这对于负债总额307.2亿元、2010年净利润仅2.9亿元的四川长虹而言,近30亿元行权融资额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

  正因为此,四川长虹此前千方百计力保行权,先是大股东长虹集团宣布增持股份,紧接着又是召开声势浩大的媒体沟通会。

  但人算不如天算,随着行权日的临近,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股市均陷暴跌,四川长虹本周一也大跌6.29%,如果今日不幸再暴跌的话,不排除长虹CWB1行权落空的可能。

  权证市场也将迎来末日轮

  除了能否顺利行权之外,长虹CWB1的最大看点还在于,其退市意味着我国喧嚣一时的权证市场的终结。2005年8月22日,作为股改的配套创新产品,宝钢权证作为恢复权证交易后的首只产品正式挂牌,首开先河的T+0交易机制,以及允许将近50%的震幅,使权证一经推出就陷入疯狂炒作。

  2010年6月,宝钢权证末日轮受到游资爆炒,盘中两次被停牌,在全天成交时间仅有30多分钟的情况下,震幅达100%。在尾盘最后5分钟复牌时,股价从涨幅60%以上,到收盘时跌幅达21.43%,堪称惊心动魄。

  随着股改的推进,权证产品日益丰富,市场上最多时曾有26只认购、认沽权证并肩交易。此后,随着分离式可转债的出现,认股权证开始诞生。

  2007年是权证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当年诸多交易日权证交易量超过千亿元,日均交易量曾长期超过两市总成交额四成,尤其是“5·30”之后,各式权证尤其是认沽权证上演一波波疯狂的飙升行情,将“牛市”演绎得淋漓尽致,也留给A股市场无数惊心动魄的“末日轮”。

  然而,自2005年8月问世至今,权证不过走过了区区6年的时光便退出A股,也留给投资者不尽的思考。“成就权证市场的是疯狂,最终毁灭它的也是疯狂。”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正是由于权证市场疯狂引发了各种事件,引发管理层重新思考。”

  2008年6月13日是南航认沽最后一个交易日。5月21日,这只仅有不到一个月存续期的权证创下年内最低价0.305元后,开始遭遇疯狂炒作,短短一周内上涨近3.5倍。6月13日,南航认沽大跌97%,以0.003元谢幕,当初以1元多的高价买入的投资者,最终获得一张废纸。进入2009年后,投资者起诉南航JTP1创设违规,并演化成年内权证市场最大的维权事件。

  更有业内分析人士将权证市场终结归结为先天不良,“本该作为独立的一种金融衍生品推出,但我国权证重启则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权证的功能是既能对冲股票投资风险又能开辟一条融资渠道,然而这些主要职能在国内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事实上,当股改中诞生的认沽、认购权证先后退出市场,券商寄予厚望的权证创新一直未出现,这才导致目前权证市场谢幕的尴尬局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