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债被降级引发全球股灾:在最坏的时刻遭遇打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12:52 来源: 南方周末

  世界经济最糟糕的时刻,作为全球金融市场“定海神针”的美国国债市场,在标普的质疑下发生信用危机

  投资者抛售股票,并不只是对美债麻烦的过激反应,而是担心政府面对全球衰退却束手无策,甚至饮鸩止渴

  又一个“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

  在1929年股灾中,认为“健康”的美国官员如此之多,以致在股市崩盘之后的11月,《纽约时报》写到“……什么‘健康反应’,许多迹象表明这个词组完全已经过时”。

  罕见的全球股市大恐慌。

  上周五,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档,终结了美国维持94年之久的“AAA”最高信用等级。

  标普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之一,对全球126个国家给出信用评级。,同时,标普还决定把美国未来的信用展望维持在“负面”,表明今后12个月至18个月内,如果财政形势未见好转,评级可能继续下降。另外两家评级机构,虽未下调美债评级,也将信用展望定在了“负面”。

  这意味着,近百年来最为安全的美国国债,不再那么安全了——这给了最近一直对全球经济增长缺乏信心的金融市场,一个大动荡的理由。

  美国国债市场,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市场“定海神针”的角色。美联储货币政策,通常是借助国债市场买卖来实行,而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和美国国债利率,决定着全球其他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

  基石一动,股市连环雪崩。

  周末交易的中东股市率先下跌。8月6日,该地区最大股市——沙特阿拉伯证交所当日换手率是前一交易日的两倍,至收盘时共跌去5.46%,而当地的上次大跌是利比亚战事突起之时。

  周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交易所开市,仅在开始前交易时段,其基准指数跌幅便超过6%,交易所不得不暂停交易。截至收盘,大跌6.99%,刷新金融海啸后的最差表现,八十多亿美元市值蒸发。

  当晚,G7财长和央行行长召开电话会议,内容是应对美国评级下调以及欧洲不断升级的债务危机;全球各地基金经理自周末开始戒备,美国康涅狄格州桥港的People's United Bank银行内,24位投资经理已配备了一份内部备忘录,其上是让投资者保持谨慎但乐观态度的理由。

  但恐慌并未就此停住。8月8日,亚太市场开盘就集体遭遇了“黑色星期一”。

  韩国先是创业板指数迅速跌到触发熔断机制,交易所停止交易20分钟。接着,主板继续下挫,暂停交易5分钟。

  同日,A股上证指数在恐慌情绪中跌破2500点,创下3.79%的年内最大跌幅。A股总市值在一天内蒸发1.0284万亿元,按照5700万的持仓账户计算,平均每个股民亏损1.8万元。

  这一天,全球三十多个主要市场上,股指几乎全线下跌。数以百亿计算的财富灰飞烟灭,让人想起1929年的那次股灾。

  82年前的那次股灾,被称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1929年大崩盘》中,记录了那些惨烈到令人窒息的日子:由于全是卖单罕有买单,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邮差,下单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买走了一大堆股票;而在五星级的里兹大饭店,两个男人手挽着手从窗户跳楼自杀,他俩合开了一个账户。

  为了安抚恐慌的市场,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全国观众发表了电视讲话,抨击了标普,强调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不过,在1929年股灾中,大声强调“健康”的美国官员如此之多,以致在股市崩盘之后的11月,《纽约时报》写到“……什么‘健康反应’,许多迹象表明这个词组完全已经过时”。

8月9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员们正在忙碌工作。 (CFP/图)

  标普与白宫的“战争”

  爽快借钱的美国人忘记了,汉密尔顿在更早以前就曾说过的前提——“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对国家的恩赐”。

  现在,标普恰恰认为,美国借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对于标普来讲是迟来的正义、迟来的判决。”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风险首席分析师赵昌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自从1789年美国建国之初,为了筹钱偿还欠法国、荷兰等国的一大堆外债,33岁的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创建美国国债市场以来,借钱发展便成了这个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最大秘密。

  美国经济史学家,《伟大的博弈》一书的作者约翰·戈登如此描述了国债对于美国的意义:“18世纪70年代,国债帮助我们赢得独立。18世纪80年代~19世纪60年代,国债为美利坚赢得最高的信用评级,欧洲资金得以滚滚流入美国,协助美国经济快速成长。19世纪60年代,我们凭借国债拯救合众国。20世纪30年代,我们凭借国债拯救美国经济。20世纪40年代,我们凭借国债拯救全世界。毫无疑问,汉密尔顿完全正确,美国国债不仅是美利坚无与伦比的福音,而且是全人类无与伦比的福音。”

  不过,爽快借钱的美国人忘记了,汉密尔顿在更早以前就曾说过的前提——“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对国家的恩赐”。

  现在,标普恰恰认为,美国借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仅仅是国债,美国就已经上百次地提高了债务上限。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国债上限已从1万亿美元左右,提升到了14.3万亿美元,而且在8月2日被进一步上调。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美国债务评级遭下调始自一个电话》,详细披露了标普与白宫在那两天中的较量:

  8月2日,当美国国会办公室正忙着研究提高债务上限协议的报告时,标普一位负责人打来电话询问报告的细节。两天后,标普一个分析师团队与美国财政部负责金融市场的助理部长米勒见面,讨论了该协议。

  第二天,标普高管召开了电话会议,决定将美国债务降级。当标普将这一消息通知财政部后,财政部官员们找到了标普新闻草稿“致命错误”——标普下调评级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预测美国财政赤字的增长速度太快了。但在财政部看来,这一预测有误,实际上的前景预判是,美国未来五年的财政赤字将比标普在新闻稿中所预测的少大约3000亿美元,而未来10年中将少近两万亿美元。

  不过,被告知这一消息后,标普在北美和欧洲的管理人士又召开了一次电话会议,最终还是决定:依然应当下调美国的债务评级。但他们改变了认为应当下调美国评级的重点理由,不再说主要是因为赤字增长太快,而是转而强调华盛顿存在功能紊乱的政治文化。

  “官员们对此表示抗议。但30分钟后,标普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稿传遍了全世界。”《华尔街日报》写道。

  自此之后,全球股市雪崩。

  在美国,即使纽约证券交易所周一早间启动了“第48条规定(Rule 48)”,即禁止指定做市商在盘前散布价格信号,使股市在可能出现极大波动的交易日中开盘更为顺利、迅速。但8日的股票抛售几乎影响到了各类股。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全部500只成份股全线下挫,道琼斯指数所有30只成份股也全部下跌。

  在道琼斯指数午间跌破11000点的心理防线后,奥巴马出现在了电视里:“市场有涨有跌,这就是美国。无论某家机构可能会说些什么,我们过去一直都是而且也将一直都是一个AAA评级的国家。”

  奥巴马讲话的初衷是给予市场信心,但很多投资者甚至没有听完他的讲话,就背过身去继续抛售手里的股票。在其发表讲话的11分钟里,道琼斯指数下跌了约20点。

  “美国之困看似是在债务方面,但问题其实出在宏观政策甚至是政治决策本身和过程上,在其中大家看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希望。”赵昌会说。在市场上,人们用抛售股票来表达对政府这种束手无策的担心与愤怒。

  美国之困看似是在债务方面,实质是大家看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希望。 (CFP/图)

  最坏的时刻

  8月8日晚上美国市场开盘后,各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多数没有上升,这意味着,即使如此动荡,市场人士们大多还是认为美国国债——或者说10年内的美国国债,依然是最为安全的投资。

  “这次不是危机,而是衰退。”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向南方周末记者如此评价。他觉得评级机构的一系列动作是针对全球经济全面衰退的局面所采取的。

  全球经济全面衰退,正是市场长久以来就有的担心。

  有“恐惧指标”之称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自3月16日以来首次突破30,至31.66,攀升35%。该指数升高意味着市场波动和投资者紧张情绪加剧。不过,该指数还是远未达到2008年危机时的水平,当时它几乎涨到100。

  “美债降级只是导火索,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实体经济。”经济学家许小年在微博(http://weibo.com)中如此评论,但是他预测说,“刮骨疗毒方能治愈,各国政府却只想扎吗啡,因为民众怕疼。”

  这一次,美国面对着无比的艰难。

  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美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大量投资以刺激经济。可是今天,美联储利率经过数次降息之后,已近于零,降无可降。另一方面,要想投资的话,债务已高达14万亿之巨,钱从何来?

  走出危机的办法只有三种:加税、节支、印钞。

  加税是个极其痛苦的选择,相当于直接去掏许多人的钱包。事实上,在1980年代里根推动的保守主义运动下,美国的联邦税率一直在下降,尤其是高收入者的税率,一直在降低。目前,美国联邦税率水平处于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期待一个要选举的总统压缩开支,也并不现实——要知道,2010年,目前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福利性开支(包括社保、医保和养老),占政府全面收入高达58%。这种支出经由历届政府的竞选承诺累积而来,异常刚性。

  剩下的最可能的只有一条:印钞。哈佛大学的罗格夫教授的研究结论是,如果美国目前的通胀率达到6%,则政府债务在GDP中的比例仅用4年时间就能下降20%。

  但是,印钞无法带来实体经济的真实增长,反而只会将全球经济都拖入更灾难性的深渊。

  因为此时此刻,全球经济都陷在了麻烦之中。欧元区火烧连营,希腊、意大利等国接连遭遇债务危机,正挣扎在崩溃破产的边缘;而上次金融海啸后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大贡献的中国,正陷在“4万亿”带来的后遗症中,承受着高通胀与低增长的双重煎熬。

  这一次,世界要如何走出困局?看起来,目前还没有答案。最新的消息是,美联储迅速发表声明,宣布到2013年,维持基准利率于0%-0.25%利率区间不变。但美联储同时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并警告称经济下滑的风险正在上升。

  不过,有意思的是,按理来说,美国国债变得更不安全,抛售者应该增加,国债收益率应该上升。但实际上,8月8日晚上美国市场开盘后,各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多数没有上升,其中指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7个基点。

  这意味着,即使如此动荡,市场人士们大多还是认为美国国债--或者说10年内的美国国债,依然是最为安全的投资。

  这是因为,大量持有美国国债的各国政府们,比如中国,基本没有其他更安全方便的领域可以投资。如果不改变外汇储备制度现状的话,黄金虽然是个避险工具,但实物总量连中国一个国家的投资需求都无法满足;而欧债与日债,毫无疑问是更为危险的选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