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7:38 来源: 金融时报

  庞东梅

  把速度降下来,让我们有时间补上落下的课程,不仅体现对铁路安全的重视、对百姓出行负责的态度,也有利于铁路自身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记者庞东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随后,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中国将全面下调高铁运行时速。

  这一政策信号的释放,意味着铁路大提速的时代告一段落,这是一个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出行要求的提升,铁路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铁路建设的提速势在必行。

  相对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具有自身的优势。铁路运输相对便宜,适合长途运输大量货物并且涉及面广。同时,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铁路人均里程过低,“尚只有一根香烟的长度”。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求铁路建设的跟上。由此而言,铁路建设的提速原本无可厚非,适度超前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世纪末,我国铁路建设迈进跨越式大发展阶段,连续6次的铁路大提速,不仅为百姓的出行节省了更多时间,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近年来,动车、高铁的纷纷上马,极大地缩短了居民出行的时间,我国铁路脚步的加快,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迎来了一片赞誉声。

  然而,在追求速度进行“大跃进”发展的同时,铁路的“超前”发展似乎忽略了什么?作为原本最为安全的交通工具,铁路近年来却不断出现安全事故。这使得一直以来“过快的速度是不是已经太过超前?”的质疑声愈来愈多。人们不禁反思: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质量放在了什么位置?后续的管理和培训能否跟得上?

  “7·23”甬温线事故,把这一疑问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血的教训面前,对于高铁建设的相关疑问,包括相关技术的质疑声“一浪高于一浪”,有关“降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安全事故以及舆论的压力下,高铁的减速已是大势所趋。

  此次高铁运行时速的全面下调,无疑将对铁路的运行和效益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即便如此,我国仍然作出这项决定,由此也折射出我国政府顺应民意重视民生的初衷。

  安全是出行最首要的条件。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居民才会考虑速度以及舒适度、便利等问题。此次高铁降速,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高铁运行的安全。仅仅让高铁的速度降下来,就能保证高铁的安全吗?其实不然,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并不仅仅是高铁运行时速的降低,而应从全方位进行反思。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除了降速,还提出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这些举措,给我国的铁路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

  把速度降下来,让我们有时间补上落下的课程,不仅体现对铁路安全的重视、对百姓出行负责的态度,也有利于铁路自身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对于普通火车,高铁的投入成本非常高,近年来大规模上马的动车以及高铁,使得铁路部门面临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在成本的压力下,尽量缩短工期尽早见效益,也成为一个有利的选择。而这一过程,无不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其他风险。

  此外,面对越来越多的动车、高铁,普通客车越来越少。远远高于普通火车的动车票价,让诸多低收入群体的出行更为困难。同时,一些未能搭上动车线路的边缘城市,则被抛在了后面,铁路出行更加不便,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些问题也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究竟什么样的铁路建设才适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超前庞大的高铁网络是否适合我国?怎样的铁路速度才是安全的?

  高铁“降速”或许仅仅是开始,如何让适度发展的铁路建设更好地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有质量出行的需求,是我们今后必然要深思的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