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新区:迟到的幸运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12:58 来源: 《小康·财智》从2010年3月,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赴浙江考察,到201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先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认为,“这确实偶然,但也在必然之中。”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2011年7月7日,舟山朱家尖著名的乌石塘景区,迎来了又一个清晨。只是,这一天当地人对外地游客的第一声问候显得很特别,“新区人们祝您早上好!”
14公里以外的普陀区体育馆广场前,早已聚满了黄衣白裤的人群,他们有的跳舞、有的打腰鼓、有的用齐刷刷的太极拳表演迎接舟山新区的第一个早晨。此时,舟山边防检查站的执勤官兵正围坐在电脑前等待直播,这一天,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设立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这距离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只有4个月的时间。而就在15个月以前,这些还都只是浙江省单方面的一个愿景。
浙江省的急迫
“浙江省的发展愿望非常强,从省长、省委书记到下级各部门的‘这股劲儿’非常强,特别想走出一条新路来。可以说,原来浙江省就发展得比较好,但是他们没有骄傲自满,还是看到了自己的弱点,探寻应该如何继续走。”这是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浙江沿海及岛屿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副组长沈国舫,在去年赴浙江考察的最深刻印象。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浙江沿海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前列。2010年,浙江省实现年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在全国排名第四。快速发展的同时,虽然有良好的基础,但全省也面临人多地少、发展空间有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矛盾。加上浙江省自身资源不多,发电一直靠外来的煤、油、气能源,如果想继续发展,浙江需要走海洋拓展的道路。
“东部的沿海各省都在积极地发展海洋经济,从东北部的辽宁一直到南部的广西和海南,都有自己的想法。”沈国舫说。2008年,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为组长的专家小组积极推进了江苏沿海的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作为重点被列入国家计划。而南部的福建省属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这让夹在中间的浙江省异常急迫。
院士们的紧迫
2010年春节期间,钱正英在浙江杭州休假,休假期间,浙江省的有关领导得知消息,专门找到她,希望钱正英能够帮助组织专家小组调研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争取把浙江省也“推一把”。
这个课题是否可行?钱正英找到了沈国舫和中国工程院的其他一些院士,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中国工程院长期研究区域经济领域的院士们一致认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有优势和发展空间,这个课题非常有意义,值得做。钱正英还专门找到之前和她参与过《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展开讨论,并紧锣密鼓地组织有关院士专家进行实地考察。
于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政府三家共同主持的《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成立。在原来江苏班底的基础上筹备人员,并根据浙江的实际特点,对海洋方面班子的成员以调整和加强,新增了海洋生态、渔业等专业领域的相关专家,并额外增设了一个海岛开发课题组。
“非常快,春节一过,3月底我们几十号人,地方陪同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就开始了,”沈国舫说,“必须要先去看看。”
87岁的钱正英、77岁的沈国舫,年龄最大的李冬英院士已经91岁了。由于考察团的成员都是国家海洋和能源方面的领军人物,以年长的院士居多,所以被浙江当地人尊称为“银发考察团”。他们先后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绍兴、嘉兴、杭州等七市进行调研和考察。
舟山,意外的收获
一路下来,院士们边搜集资料边听取汇报,凭院士们的经验和认识形成了一些观点,一些概念,”沈国舫说,“回到北京之后,慢慢形成了两个重要结果,一是海岛开发,二是能源建设。”
浙江省的主要意愿聚焦在开发滩涂、填海、争取扩大土地面积,在地方搞开发区。沈国舫认为,“扩大土地面积可以适当做,但是做多了会对海洋生态环境有过多的干扰,不能做得过分,应当适度开发。”
另外一个重点是能源建设问题。“浙江省的装机容量在人均一千瓦左右,但这还不够,因为浙江省的发展需求量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靠外来的煤炭运输支持发电,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这就需要产业转型,首先就是能源转型。”多年积累的经验,加上浙江省的调研结果,院士们发现,在沿海的几个省市中,比较适合做核电站的就是浙江和广东。“我们当年考察苏北,实际上是限制了它核能的发展,连云港其中一个本来要做核电站的地方我们把它留给了港口,那里的海洋并不适合搞核电站。”沈国舫说。
但是浙江的海洋情况完全不同,“我们建议他们跟核电配套做抽水蓄能电站,因为蓄能发电必须有水和山,浙江的地形就非常适合,再加上有风能和众多的海岛,沿海也可以发电。相对来说,浙江北部的台风又不如广东和福建那么频繁。”沈国舫说,“我们一直认为,作为一个能源大省,发展清洁能源是非常有必要的。”报告出来之后,由于日本地震,发生福岛核泄漏事件,院士们开始重新考虑安全问题,所以放慢了步伐。沈国舫说,“但是这并不妨碍浙江将来还要走这条路。”
在海岛开发中,院士们发现舟山群岛的海岛优势极为明显,舟山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特别重视。以至于“银发考察团”赴浙江的第二次考察,主要是为了舟山。但是在这之前,舟山并没有敢想太高。
舟山要独立发展,设立新区
根据工程院的惯例,第一次综合考察结束,一些观点慢慢形成后,各个课题组要派小分队下去再继续深入调研。2010年5月13日到17日的第二次考察,钱正英和沈国舫都去了舟山。
在舟山考察时,钱正英带领项目组重点考察了舟山本岛、六横岛、洋山港、泗礁岛、马迹山港、衢山岛、黄泽岛、岱山岛等,几乎跑遍了舟山的各个重要岛屿,对舟山的海水淡化、风力发电、临港工业等都进行了深入调研,拿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在考察的过程中,宁波希望和舟山合并,一起发展。认为这样对舟山的发展有利。但是经过考察团内部讨论,“合并当然是也有好的一面,因为宁波已经是计划单列市,地位比较高,而且发展的基础比较好,但是真正的发展空间其实是在海岛上。浙江的海岛,在全国条件最好,3000多个岛屿中就有1000多集中在舟山,而舟山群岛是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个地级市岛屿,我们看到的是舟山市独特的优势,这一点和宁波市想的不一样。”
无论是浙江省还是舟山市,当时还都没有敢提“新区”的勇气。沈国舫说,“钱正英同志站的比较高,当时她就提出:‘舟山,全国唯一的一块儿这么好的地方,应该好好地把它利用起来,不要走以前的老路’。”这个时候有声音说搞示范区、开发区,钱正英毅然决然地说,“不行,还是要搞新区,现在国家已经有了三个新区,舟山可以做第四个。”沈国舫说,“当时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勇气才能提出这个问题。”
为什么是舟山?
在考察组汇报给国务院的文件里,提出了舟山的四大优势,在这四大优势里,院士一直认为,区位优势最为突出。
“江苏省往东,有日本群岛,福建省东面对着台湾,舟山正好处在太平洋第一岛链的一个空挡,直接面向太平洋。并且地处长江入海口,背靠长三角。”沈国舫认为,这个地理位置非常珍贵。
突出的港航优势是专家们的又一个兴奋点,“深水岸线非常多,很多岛出去没多久就是深海港口。”沈国舫说,“在其他地区,找一个深海港口是非常困难的事。我们在江苏也只找到了一个连云港。”
如今的舟山连岛大桥已经连接了舟山的部分岛屿,“现在我国的造桥水平在世界都是领先的,按照我们的造桥能力,舟山本岛往北经过岱山岛、衢山岛再往西,桥能直接通往上海。”沈国舫说,“再往南一圈也可以造桥。如果这样看起来,它的区位优势就更加突出了。”
舟山最早和考察团接触时,并不敢想得太高,“他们只是希望让国家政策在舟山放宽一点,别让他们搞那么多基本农田。”沈国舫说,“而我们的判断是,这个地方没有必要搞那些基本农田,到大陆上建设基本农田,这个地方那么珍贵,应该留给港口、码头、做大宗物品的集散中心等,这些才是海洋经济的重头戏。”
最后的冲刺
再次回到北京,所有的课题组开始紧张地进行最后的论证、分组讨论,报告一个个出来之后,不断细化。同时浙江省和舟山市也在积极地努力推进。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提到“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舟山群岛新区被写进十二五规划。
2011年4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了《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的汇报。温家宝指出,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温家宝对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这个报告基础研究扎实,战略目标清晰,发展重点明确,政策建议具体可行,对于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