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康菲傲慢的底气从何而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00:56 来源: 中国企业报

  刘成昆

   渤海湾油田漏油的消息不慎“泄露”以来,已经过去了3个月,日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组成的检查组对19—3油田事故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时认为,康菲公司对溢油风险点的排查无实质性进展;对切断溢油源采取的只是临时性措施;对溢油一直未得到完全控制始终没有拿出详细可靠的封堵措施。在海洋局的多次批评下,康菲石油才不得不承认它对漏油并未积极处理。

  一个西方石油公司能在自己的国内守法经营,为什么到了中国,严重污染近千平方公里的海域,导致大量海边渔民养殖海产品成批死亡后,不但不赔偿,连一声道歉都没有。

  更有甚者,康菲公司近日的一份招聘公告中称,“近期,随着中国渤海湾康菲钻井平台漏油事件的不断演变,使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传播,也使得美国康菲润滑油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人士所关注,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业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几乎是在对公众进行着再次挑战。

   问题出在哪?出在法制不健全上。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最严厉的处罚不过20万元,对财大气粗的石油公司来说,也就一盏灯、几瓶酒的钱。对渔民的损失,只要可以昧着良心,对其一分钱不赔偿,谁能奈何了它?同时,谁都知道,采用先进手段提升环保标准的花费远远超过20万元。

   法律的苍白无力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国新的环保法将加大对污染环境责任者的处罚力度,但出台面临一定难题,新环保法规定对违法企业的处罚不再是单单的20万元,而除一次处罚外,如果不整改每天处罚1万元至10万元,逼着违法企业立即纠正。如果康菲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一直不整改,面临的将是900万元左右的处罚,而非区区20万元。

  虽然说900万元比起美国对壳牌几十亿美元以上的处罚来说是九牛一毛,但也是治理康菲拖延怠工问题的良药,然而这个法律出台受到许多企业和专家的抵制,理由是我国以前没有这样的处罚方法。目前新环保法出台尚无时间表。

   实施22年之久,1995年以来75件议案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因为环保法修订问题一直争论不断,至今未能出台。环保立法一直存在着以行政处罚为主的问题,这必然导致处罚不严的局面。这次康菲公司的傲慢再次提醒我们,环保工作必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而环保法的出台,不能再拖延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