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企整合提速 整体上市成首选方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18:42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尽管央企的效益指标以24%的速度加快增长,但国资委方面为了使其由“做大”尽快转变为“做强”,加快了对其“瘦身”的计划。

  天津师范大学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戴学来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外因素决定央企今后进一步扩张的余地有限,央企“十二五”期间的增长规模将会明显低于“十一五”期间,企业还可能面临严峻的阶段性挑战。

  部分央企“消化不良”

  财政部17日公布今年1至7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前7个月,我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营业总收入和实现利润环比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06508.6亿元,同比增长25.2%,7月比6月环比下降5.3%。其中,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31290.5亿元,同比增长24.9%,7月比6月环比下降6.8%。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75218.1亿元,同比增长25.6%,7月比6月环比下降2.6%。

  尽管数据较为喜人,但国家似乎对其并不满意。8月份以来,国资委连续召开会议,探讨加速央企内部资源整合方案。

  戴学来表示,国内外因素决定央企今后进一步扩张的余地有限,央企“十二五”期间的增长规模将会明显低于“十一五”期间,企业还可能面临严峻的阶段性挑战。因此,国资委将推动央企在“十二五”期间加速内部资源整合,由前期的“做大”转变为“做强”。

  过去几年,央企的主要市场行为就是资产扩张。据国资委统计,2006-2010年,央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10万亿元,并购重组各类企业达2200多家。

  通过资产扩张,央企不仅规模大增,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和经营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以前大多数央企业务单一,现在几乎所有央企都涉及多元化经营,甚至尝试产融结合。用国资委的话说,目前,央企“内部资源的构成情况已经高度复杂化”。

  但从目前央企并购重组的情况来看,部分重组效果并不好,央企拼命铺摊子的同时,还加剧了同业竞争。对此,邵宁日前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央企并购重组不能“只吃进、不消化”。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部分央企在并购中重并购、轻整合,不少央企并购战略不清晰,很多是机会导向,并购目标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一位接近国资委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资委正集中指导一批并购失败的央企处理不良资产,“据国资委分析后总结,大部分失败的并购案例,主要是由于对产业前景、市场形势、目标企业分析不充分,最终导致并购目标成为包袱”。

  央企资产扩张带来的另一后果是同业竞争、关联交易普遍。据国资委研究局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40余家央企控股的110多家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同业竞争,约占央企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也存在大量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于宝恒对记者表示,部分央企上市公司资源分散,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同业竞争比较严重,关联交易比较普遍,另外,部分央企虽然实现了整体上市,但存在重复决策等问题。

  加速资源整合

  这意味着,央企扩张步伐将放缓,整合前期并购资产成为新的工作重点。“目前,一些央企正在处理前一阶段由于并购不成功造成的大包袱,消化成本有的在几十亿元以上,这方面的教训非常深刻。”邵宁坦承。

  对于央企下一阶段如何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国资委特别强调央企要主动做好业务剥离,尤其是剥离非主业、非战略性业务。“即使是盈利的业务,如果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也要坚决退出。”

  自今年以来,国资委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期间,央企资产扩张的空间已不大。央企除了自身“吃得太饱,消化不良”,客观经济环境也将限制央企扩张步伐。

  “现在可以看清楚的是,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张的余地有限。”邵宁在8月初的一次央企内部会议上如是说。

  因此,自今年开始,国资委的战略逐渐由对外扩张转变为注重内部资源整合,并特别强调要做好相关业务剥离。

  邵宁表示,前几年央企做的业务剥离,主要是清理无效低效投资。今后,要逐渐将非主业、非战略性业务剥离出去,即使是盈利的业务,如果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也要坚决退出。

  至于具体剥离方式,国资委建议,可以将非主业和非优势业务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转让,或者先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股票等方式退出。当前尤其要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在中央企业之间开展重组整合。

  邵宁表示,通过前期扩张,央企的业务范围已非常宽,一家央企的非主业资产很可能符合另一家央企的主业或优势业务发展需求,双方可以通过资产置换、相互持股,甚至产权无偿划转等方式进行重组,加强央企之间的资源流动性。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前几年,不少央企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专门处理无效低效资产,这一做法得到国资委的认可。另外,国资委还继续鼓励央企通过去年成立的国新公司实施剥离重组。

  不过,邵宁坦承,与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资产剥离难度更大,主要是一些非经济性因素导致,例如职工情感方面的原因。

  此外,国资委为鼓励央企加速业务剥离,在考核上更注重盈利状况,弱化了规模大小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另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出的重点和方向之一就是支持中央企业重组。

  整体上市成首选方式

  有消息称,近期证监会正协调有关部门,把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同加快国企整合、调整国资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加速推进解决一些国有公司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扶持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房地产调控等多重因素的不断刺激下,大量国资通过证券市场重组整合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乃是大势所趋,有望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

  近年,国资整合、整体上市进程明显提速。数据显示,自2006年中央国资委明确提出央企调整目标之后,国资委直属企业已从当年的196户减少至2010年末的121户。截至目前,已经有40多家中央企业实现了主业资产整体上市,有力促进了内部资源整合,提升了公司市场价值。

  具体到各个省市来看,2011年,上海市国资的证券化率目标为:力争达到35%左右,涉及上市资产167 亿。“十二五”期间目标为:上海经营性国资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为40%,其中90%以上的产业集团经营性资产要实现上市。可见,上海国资企业证券化将在今年再次提速。

  安徽省国资委今年年初确定将提高国资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作为“十二五”工作重点。安徽省国资委表示将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力争省属企业户数由目前的33户减少到约25户。并将加速资本证券化进程,着力推进至少5户企业上市,包括重点抓好淮北矿业主业上市,积极推进中煤矿建整体上市和能源、徽商、农垦集团等省属企业核心业务资产或部分主业资产上市。安徽省国资委在6月13日会议中提出,下一步将大力推动省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推进安徽建工集团等企业资源整合。可见,在本轮全国性国资整合证券化浪潮中安徽省国资企业依然将有强劲表现。

  广东省国资委提出,其省属国资企业力争到2015年末新增20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80%以上集团至少控股1户上市公司,证券化率突破60%。根据广东省国资委数据,其省属国资大型企业共计24户拥有控股上市公司共20户,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仅11户,另有境外上市公司9户,证券化率低于20%,且目前无一家省属企业实现整体上市。5年内将不到20%的证券化率提升到60%,因此单从该目标规划时间表来看,未来五年内广东省属国资企业将会有大动作。

  据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冯伟介绍,地方国资部门进行区域内国资整合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在国有资产整合基础上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提倡对国有大集团的非主业资产通过市场、横向合并重组等方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加以剥离或退出,促进企业资产向关键领域、核心业务集中。

  广州万隆一位分析师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出现资产整合提速的迹象,比如重庆、山东、广东,均陆续发生地方国资整合的案例,并且政府开始提出资产证券化率的指标,表明在并购重组政策的扶持作用下,以及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房地产调控的不断刺激,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面临较为困难的局面下,除了卖地以外,进行国有资产证券化将是一条必经的道路。随着下半年地产调控的深入,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将成为地方国资整合的直接推动力,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成为市场的热点主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