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日落扶桑:大企业的青春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00:3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俞天任

  提起CD,人们就会想起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的日本产CD唱机。实际上,和DVD不同,CD技术不是日本人的发明,而是日本人善于将产品商品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上世纪70年代初,荷兰飞利浦公司开发出的大型激光唱片是CD的鼻祖。1975年左右索尼开始开发独立的激光唱片,而飞利浦公司后来居上,从1977年开始开发小型激光唱片,1979年就拿出了原型。索尼也在这一年终止了自己的开发计划,转而和飞利浦合作开发后来被称为CD的小型激光唱片。

  1982年CD开发成功,索尼、日立和日本哥伦比亚公司在当年的10月1日推出了CD唱机,索尼的音像部门也开始了CD激光唱片的销售。

  刚上市的CD激光唱片比传统唱片要贵大约两成,索尼在大做“音质优美,完全没有噪声”广告的同时和磁带出租公司谈判成功,以出租激光唱片的方式吸引用户购买CD播放机。1982年10月,CD唱机在欧洲开始销售,1983年登陆美国。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直到MP3出现为止,CD和CD唱机几乎统治世界音乐市场20余年。

  那时候的日本大企业有朝气,富于想象力,敢于挑战,也敢于决策。该冲的时候冲得上去,该撤退的时候撤得下来,没有什么好顾虑的,大不了从头再来。因为,那时候的它们没有什么“Japan is Number One”的自我陶醉,只有前些年还吃不饱饭的记忆和恐惧。

  但时代不同了,最近十年来的日本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企业拥有了“世界顶尖企业”的荣耀,也体验了在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的核心地带拥有摩天总部大楼的自豪,更知道了成功和失败相隔的是那么近。泡沫经济崩溃的时候,昨天还不可一世的大企业,一夜之间股票突然成为了废纸。当时被誉为“日本最健全的银行”的三菱银行只是因为它的“头取”(总裁) 有着“日本最无能的经营者”的匪号,在别的银行大肆进行投资扩张的时候,瞻前顾后下不了决心,失去了不少发财的好机会,却也使三菱银行在泡沫经济中得以全身而归。

  所以泡沫经济之后日本的大企业都摇身一变成了官僚机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潮已经浸透到了它们的方方面面,再也看不到昔日的风采了。在本田汽车公司进入美国市场后不久,其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曾经说过一句:“要教会消费者如何选购汽车”,现在日本企业的首脑们再也说不出这样有气魄的话了。

  丰田章男在出任丰田总裁之后不久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曾经很有感触地回忆,他父亲丰田章一郎在丰田汽车出问题时经常亲自去现场解决问题,而现在丰田的总裁已经无法做到这点了,“现在的丰田太大了”。

  “太大了”,也就是现在一般日本所说的“大企业恐龙症”。而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据说就是脑袋已经无法指挥庞大的身躯,从而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俞天任,马甲为“冰冷雨天”,江西长大的上海人,现于东瀛打工谋生。生平喜欢侃大山、打八卦,操心与己毫无关系的闲事。专著《冰眼看日本》、《浩瀚大洋是赌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