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兴业:合资基金之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贾华斐
截至目前,国内66家基金公司中,合资基金公司数量占到基金公司总数量的60%。但在2010年底,国内前十大基金公司中,仅有嘉实基金和富国基金两家。
在近期把10%的股权出售给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加拿大鲍尔集团)之后,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成为最新一家合资基金公司。这使合资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大增。
尽管诸多合资基金公司依旧面临着内外资文化磨合、投资业绩不振等问题。但发展多年的合资基金公司中依旧不乏嘉实基金、兴业基金等人员、表现均较为稳定的基金公司。
嘉实:多产品策略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1999年成立的嘉实基金在成立1年之后即面临了一次大挫折。2000年,管理层之间不同理念的冲突之下,最终酝酿了“基金黑幕”事件的爆发,并且影响了当时整个基金行业以及之后的基金监管政策。但在此事件之后,嘉实基金在整个基金行业的地位一直较为稳定,继2006年成为业内首个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公司后,资产管理规模一直位于行业前列。
2005年,德意志银行成为嘉实基金股东,并且在2008年增持了嘉实基金的股份。截至目前,德意志银行共持有嘉实基金30%的股份。
但除了2009年德意志银行将旗下包括数只共同基金,以及若干资深基金经理和销售团队委托给嘉实基金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嘉实基金的海外业务给予了极大支持之外,在嘉实基金开展内地业务时,德意志银行显得有点“沉默”。
在整个基金行业中,嘉实基金管理团队掌握的话语权都属于较为充分的,在他们的长期管理之下,嘉实基金成为了一个表现较“稳”的基金公司。
这种“综合实力”或许恰是嘉实自身的一种战略。其总经理赵学军在多个场合表达过相似的意思:对基金公司而言,绝对收益回报,或者说业绩当然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基金公司唯一的追求。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多标准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是他对嘉实的一个期望。
这种策略在嘉实的产品线中表现较为明显。目前,嘉实基金共有6只股票型基金,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5只债券型基金(不计算分级),3只指数型基金(不计算链接基金),3只QDII,2只封闭式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产品线布局较为均衡。
兴业全球:业绩主导的“慢公司”
在整个行业乃至合资基金公司中,兴业全球基金的规模一直都只是中等位置,但这家基金公司还是获得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推崇,好评率极高。
“兴业基金每年的业绩都没有排到前几名。但它连续这么多年,每年都在行业的前1/2。”上海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这家公司特点非常明显,一切以业绩为基础,不关注规模,不拼首发,它的渠道费率一直是最低的,而且它发新产品的速度也很慢。”
2003年9月,兴业基金成立,2008年,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购买了该公司49%的股权,兴业基金成为一家合资公司。9年以来,兴业全球仅发行了11只基金,平均每年只有1.2只产品发行,在发行提速的2010年,也仅有两只产品发行。
“我们做各种事情可能都比较慢。”兴业基金副总经理杨卫东在上半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不确定的东西,我们绝对不做。”
这种“慢”恰是兴业的一种特色,兴业一直不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公司,近5年来的规模一直保持在25至30位之间。其总经理杨东曾表示,依靠渠道刺激规模是毫无意义的,依靠业绩带动的有机增长才是自己追求的。
此外,兴业全球基金的人员流动率也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