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刚:援藏之策关键在智力造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1:5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本报评论员 周勇刚
世界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学——西藏“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日前正式启用,这标志着中央各部委教育援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的班戈县,平均海拔4745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是西藏那曲地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最为贫困的县区之一。而该县县委书记巴塔称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是“最好的工程”。
把教育援藏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国资委等中央部委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仅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教育援藏项目就达551项,投入资金总额近5.72亿元,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办学的基础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西藏正在从加快发展转向跨越式发展,从相对封闭转向全面开放,从单一农牧业转向多元经济共同发展,从自然保护为主转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解决温饱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使跨越式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
我们认为,以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在转向并侧重“造血”的基础上,与当地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大拓展智力援藏力度,是增强援藏工作战略性、预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更是为未来西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强大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目前,西藏80%以上的人口在农牧区。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受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农牧民仅占农牧民总人数的1%。而加上培训形势单一,更缺乏广度和深度,缺乏技能成为当前制约西藏农牧民劳动者就业的主要瓶颈。与此同时,随着西藏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家畜产品与储藏保鲜加工、农业资源利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畜禽优良品种培育等特色产业领域更缺乏专业人才支撑。
毋庸置疑,改变西藏经济总量小且吸纳就业能力弱的格局,满足当地产业发展对特色人才的极大需求,实现农牧民增收渠道的不断拓宽,必然成为教育援藏下一个阶段的新方向和新战场。
为此,我们认为,应该着力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与西藏自治区政府建立农牧民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统筹、组织与协调,将区内外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并形成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有效的考核监督。
其次,建立多元化长效的投资机制。在进一步加大中央部委和央企输入资金以外,积极开辟各种投融资渠道,鼓励民企、外资、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牧民培训,并完善农牧民培训社会资金管理办法。
第三,结合区域特色与农牧民特点,开发“乡土”教材。按照技能培训的实际要求,相关部门联袂编写一些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系列教材,让农牧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