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因势利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22:34 来源: 粮油市场报

  持续推进粮食产业化

  ——专访随州市粮食局局长王炎林

  见习记者 赵瑞华 通讯员 费大国

  作为鄂北粮仓,随州市不断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实惠,同时壮大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实力。2010年,全市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2亿元,这对一个仅有一县一市三区的年轻地级市来说是值得称道的。面对粮油市场报记者,随州市粮食局局长王炎林做了解答。

  粮源是根基

  粮油市场报:目前随州粮食产业的现状如何?

  王炎林:随州土地肥沃,土壤富含有机质、磷、钾、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气候属南北交汇带,物产丰富,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尤其盛产稻谷、小麦、油菜籽等。

  随着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技术的提升,随州市的粮食产量逐年提升,2010年达到150万吨左右,其中主产粮稻米的总产量约占湖北省稻米总产量的1/8左右。

  随州的粮食除了满足自需外,每年有约一半的粮食商品化,不仅仅是在本地,多数的是运往销区。在提升全市经济水平的前提下保证充足的粮源,是随州市粮食产业不断发展的最根本的优势。

  为粮企做好服务

  粮油市场报:近几年,随州的粮食加工产业逐步长大,对推动粮食产业化起到什么作用?

  王炎林:随州市近几年订单农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企业市场要打开,优质的粮食产品是前提,订单农业因此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随州市的规模粮企中,金银丰食品、威龙食品、金禾粮油、天星粮油、大自然米业、神农稻香米业均与农户签订了订单协议,稻米、小麦的订单播种面积达90多万亩。

  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促进了随州粮食产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同时也推动了粮食产业化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是粮食产业化的引领者。

  粮油市场报:随州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为进一步推动粮企发展,粮食部门下一步怎么做?

  王炎林:粮食部门在推动本地粮企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做好服务。努力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增长优势,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一方面要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一个企业一个策略的方针,推动企业“强筋健体”,另外一方面则要为企业的发展搭建“外脑”平台,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教授为130多家粮食企业负责人进行国际先进加工技术培训;同时组织随州粮油加工企业参加武汉城市圈企业联谊会,开展合作对接,产销对接,从外界吸取知识与经验。

  突破瓶颈是关键

  粮油市场报:在您看来,目前制约随州粮食产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王炎林:最突出的短板在于粮食加工转化的增值。粮食加工企业的产权结构单一,部分企业是私营独资,管理与经营上带有明显的家庭式管理色彩,难以引入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层次的提高和经营规模扩大的瓶颈。

   同时,粮食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不长不紧密、缺乏响亮的品牌、粮食流通基础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都是影响随州粮食产业化进程的因素。

   粮油市场报:面对这些制约或者瓶颈,未来该怎么做,具体有什么规划?

   王炎林:破除这些制约和瓶颈,关键在于给予粮食加工企业更大的支持和指导,积极发挥其在粮食产业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加强对粮食加工行业的管理,做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工作,继续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则要不断引导企业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大胆探索各种不同产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同时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优质粮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