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最赚钱: 52家上市公司放160亿“高利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8 21:1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刘华
在全民放贷的风潮中,上市公司群体摇身变成了“金融资本”。
市场机构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1年1至6月份,共有52家A股上市公司发放112项“委托贷款”,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
其中,浙企香溢融通单笔放贷一年期利率21.6%,为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这也是A股上市公司目前最高的“高利贷”。
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就此表示,众多上市公司参与高利贷将抬高社会融资成本,有掏空实体经济的潜在威胁。今年1至7月,浙江已有14447家中小企业因资金链等问题倒闭注销。
52家上市公司争放160亿“高利贷”
委托贷款已成为很多企业新的融资途径。
根据央行统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加449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增加3829亿元,增幅接近120%。
其中,涉及52家上市公司、112则“委托贷款”,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而据本报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每年的上市公司放贷记录分别为40条、86条和90条,年利率则从6%升至如今的20%甚至更高。
例如,香溢融通今年1月将自有资金5000万元贷款给东方巨龙,期限为一年,年利率21.6%;6月3日它向南通麦之香放贷5500万元,一年期利率亦为21.6%。
香溢融通多年来热衷放贷。2008年它通过建设银行发行一年期信托产品获得3亿元,贷款利率7.47%,随后向嘉兴广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放贷1亿元,期限1年,委托贷款利率为18%。一进一出,香溢融通获得了10%以上的利差收益。
记者注意到,香溢融通每笔委托贷款都有开发商的不动产或股权作抵押,这也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有恃无恐的涉足委托贷款。而受调控影响导致资金紧张的地产业,成为了吸金重地。
“委托贷款利率高达20%以上,一般制造企业比较难以承受,但房地产企业敢借。”某国有银行人士说,委托银行收取0.3%的手续费,财务公司获得约5%的手续费,房产商则得到年息12%的救命贷款,堪称多赢之举。
正是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众多上市企业争相放贷。浙江升华拜克公司(600226)最近被曝“无视环保不达标,子公司违法投产逾五年”,但它去年给3家公司提供了总额为1.5亿元的委托贷款。
到今年6月,借款人之一宇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还贷款人民币5000万元和利息。按照双方约定的委托贷款期限12个月、年利率14.4%计算,仅此一笔,升华拜克就轻松赚入720万元,约占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的10%。
更有甚者,多家公司委托贷款收益接近或超过主业。
今年1月,钱江生化(600796)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20%,一年利息收入约为3000万元,而其一季度净利润只有1369万元;武汉健民(600976)今年已放贷1.5亿元,年利率20%,一年利息收入3000万元,而其上半年净利润仅为3620万元。
上半年,东方通信(600776)向多家企业放贷3.4亿元,平均利率11%,年收益3700万元。而其去年净利润不过98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不足2600万元,主业收益率仅为4%。
香溢融通去年净利润1.45亿,而超过3亿元的高利贷贡献6994万利息收益,占利润总额的48%。其20.5亿的资产总额中,超过10亿由委托贷款和典当款等资产贡献。
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不少公司为了高收益,借助上市公司这块金字招牌,从银行拿到相对较低利率的贷款后,再以较高的利率发放委托贷款,从中赚取利差。
借贷风险隐现
一些令人担忧的信号正在释放。
今年1月,维科精华向绍兴某地产商放贷1.5亿元自有资金,期限为6-12个月,年利率14.4%。
今年8月2日,该地产商因严重的资金链问题,当地政府为此紧急派驻专项工作组,目前相关债权债务尚在处置过程中。
香溢融通也曾泥足深陷。2008年浙江飞跃集团、南望集团等民企资金链绷紧,香溢融通旗下典当公司曾向飞跃发放典当款6000万元,向南望发放典当款7000万元,包括香溢融通在内的诸多公司深受牵连。
2010年6月25日,香溢融通贷给杭州现代联合投资公司的7100万元一年期贷款,后逾期未归还。到今年5月3日,这笔债权被作价7886.87万元整体转让给杭州天拓贸易公司。
最近上海曝出了一则类似的经济纠纷。一家地产公司通过委托贷款拿到一笔贷款资金1.5亿元,年息为12%,之后借款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偿还贷款,辩护律师则以高利转贷为由不承认之前企业间的借款协议。
除此以外,粤电力、莱茵置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告委托贷款展期,展期时间从6个月至1年不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委托贷款到期后逾期或者展期,不排除贷款企业还款能力出现了问题。而这些风险全部由发贷企业自身承担,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显然会有隐患。
“下半年大量银行贷款集中到期,对企业的资金链将造成很大压力,我们已经不敢放贷款了,委托贷款也可能受到风险传染。”浙江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
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指出,上市公司参与高利贷,不仅可能导致实体产业轻视主业甚至荒废主业的状况,而且将大大抬高社会融资成本。而承受高利贷畸高融资成本的都是贷款难、融资难的中小企业,这对中小企业是更致命打击。
而就在上市公司“闲钱”外溢之际,浙江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关门倒灶。
8月27日,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楼志鸣在2011第三方金融服务论坛上透露,今年中小企业日子异常难过,1~7月企业各类成本同比上升10%,而产品出厂价格只上扬6.2%,有14447家中小企业支撑不住而倒闭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