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伊险峰:在纷纭的商业中反观自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11:45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伊险峰

  这些天看硅谷给商业世界提供了太多的新闻,从思科、谷歌、高通到惠普,还有硅谷之外的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这样的公司,让我们看到某个好产品在消失,也看到了大公司在衰落……

  我们的“硅谷就是这样”系列报道在这个时候刊出,在我们试图去看硅谷的创新之源的时候,在我们想“翻开石头看个究竟”去寻找硅谷的“原因”在哪里的时候,这些大公司此消彼长之间的变化,这些技术公司竞争和市场格局的变化,也正好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硅谷的“结果”。

  这个“结果”比事件发生前我们能想像的要更残酷一些。一些大公司看似打法坚决,实则是自身前途未卜;从拼命去“抢”更多的,到再把这些抛弃掉,我们看到的都是一种“慌乱”,大公司的慌乱,因茫然而慌乱。买来仅仅一年的、象征着进入未来移动互联领域竞争的WebOS宣布停止研发,卖了49天的平板电脑打折甩卖,隐藏于其后的则是这个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即将退出这个行业。现在惠普更专注于能够带来更多利润的企业级信息服务—这可能是一个好的结果,但战略上的摇摆不定,让我们只能看到“慌乱”的惠普,而不会让我们想到做过同样事情的高瞻远瞩的IBM。

  这个时候,你会更加佩服7年前的IBM,创造了兼容机繁荣并打败了苹果的IBM在一个好时候把PC业务卖给了联想。而现在这个行业中,营销起家的戴尔只有1/3的利润来自于PC,余下的几家亚洲企业,它们与技术企业似乎已经没有太多关联了。

  上一期我们杂志做《硅谷战争2.0》,起因于我们一年前曾经做过的《硅谷战争》。在做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翻出一年前所做的报道,第一反应是惊诧于我们当时预测的准确,第二反应是这应该很正常:这些大企业的命运早有注定:不仅仅是在硅谷,不仅仅是技术企业,创新才是根本。

  这同样是可以反观我们自己的好时候。发生在硅谷的这种大公司的“慌乱”是否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自己是否有准备不充分就仓促上阵(比如茫然进入个人消费电子终端)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在没看清竞争本质的时候就介入市场(比如去年惠普、联想进入移动互联市场)?这些大企业的问题,我们自己是否同样有所察觉?这个慌乱,是否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机构里,是否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自己,个人,是否也会面临失去创新能力、固步自封的境地?你是不是你自己的“大公司”?

  如果我们换一种语言,可能还是有关热情、活力的问题,或者说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好奇心—这是大公司创新的根本,也是一个如我们这样杂志的根本,也是每个人的根本。

  “慌乱”或“茫然”,在于没有方向,在于创新能力的缺失,在于丧失敏锐感觉,在于热情、活力和好奇心的衰弱。

  如果从此说起,去看这些大公司故事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那些纷纭的商业中反观自身,商业报道的价值,也同样在此。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