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先锋“打假”:一场田间地头的专利战将大批造假者驱逐出去,外资巨头会否一举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农业部门支持先锋们的“打假”运动,但培育本土种业龙头,将是更大的挑战杨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0: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先锋“打假”:一场田间地头的专利战将大批造假者驱逐出去,外资巨头会否一举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农业部门支持先锋们的“打假”运动,但培育本土种业龙头,将是更大的挑战杨颢

  本报记者 杨颢 上海报道

  2010年10月21日,新疆乌鲁木齐乌拉泊火车站,一列准备出发的火车突然被拦了下来。执法人员发现,其中三节车皮中全是玉米种子,重达180吨。

  参与此次执法行动的,还有杜邦旗下先锋国际良种公司的几名员工。经检测确认,这批种子为先锋一款名为“先玉335”的玉米品种,但绝不是先锋公司生产的正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没有被拦下,将被运往河南销售。而玉米是河南第二大种植农作物种类,仅次于小麦。

  老马(化名)就是这几名先锋公司员工中的一个。这样的情景,老马已经遇到过太多次了。在先锋,老马的职务有些特别,叫“知识产权维护专员”, 属于法律部,通俗一点说,他的职责就是“打假”。和他做同样工作的还有10多位同事,但由于假冒侵权案件太多,老马有些力不从心。“十几个人简直是杯水车薪,忙不过来!”

  而据郑州新支点农业咨询公司负责人李鑫的了解,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先玉335”产品80%都是假的。农业部调查也显示,全国市场上销售的“先玉335”种子,有超过一半的都是仿冒品种。

  《华尔街日报》近期在一篇名为《中国山寨新成员:农作物种子》的文章中指称,在中国,仿冒名牌手提袋和盗版软件多年来一直都存在,但“现在这种所谓的最高形式的恭维,似乎延伸到了最基本的大宗商品身上:农作物种子”。而拥有优良品种的先锋和孟山都这类的跨国企业,正成为被冒充的对象。

  先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子企业,而同为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孟山都,则是转基因种子的领先生产商,二者占据了多种农作物种子70%以上甚至100%的市场份额。

  “种子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开发培育一款种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资金投入,一旦被侵权,伤害非常大。”孟山都中国区玉米种子事业部总经理、中种迪卡种子公司总经理汪泓对本报记者称。

  不过,外资种业巨头在中国的田间地头发动的这场专利战,是否将是微软维权的历史重演?在将大批造假者驱逐出这个市场的过程中,外资巨头是否会一举垄断中国种业?

  先锋们的“打假”运动,得到了中国农业部门的支持,但对于行业主管部门而言,在整治乱象之后,更大的挑战在于,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本土种业龙头。

  “过分依赖国外种子,一旦产生垄断,就会很被动,所以,中国一定要有自主创新品种,要让中国的蔬菜(粮食)有‘中国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撰文称。

  1.先锋“打假”

  “套牌”和“仿冒”,占据了“假种子”现象的85%

  2002年和2006年,先锋先后与登海种业(600354.SH)、敦煌种业(600354.SH)组建合资公司,从事先锋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先玉335”的制种和销售。

  不过,按照先锋方面的说法,直到2004年,“先玉335”才通过国家审定,并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

  在经过一段平淡期后,以92%以上的发芽率保证、单粒播种为最大优势的“先玉335”开始获得市场的青睐,逐渐走俏。“先玉市场的红火应该是从2008年开始的,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假冒侵权也随之而来,来势汹汹。”老马回忆道。

  假冒侵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打着别的玉米品种名称生产、销售先锋的品种,也就是业内通称的“套牌”,老马把这种手法称为“挂羊头,生产狗肉”;二是,仿冒先锋系列的包装,里面或是先锋的种子,或者是其它种子。

  据老马统计,这两种手段占据了假冒侵权现象的85%,由于“套牌”的手法较为隐蔽,这类方式又占据了其中的八成。此前有媒体称,在东北某省,某“种子一条街”上95%的商铺都在套牌“先玉335”。

  2009年,先锋发现有2家公司在市场上销售一种名为“吉单525”的玉米种子,由酒泉市通盈种苗公司生产,辽宁方孚种业公司包装销售。但经DNA真实性检验,该种子就是“套牌”

  的“先玉335”。

  由于当时“先玉335”尚未取得植物新品种权,不能以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为由起诉。于是,先锋只能以“侵犯商业秘密”状告两家公司,今年3月,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通盈、方孚终审败诉。

  2010年,“先玉335”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老马的工作顺畅了很多。也就是这一年,老马和同事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查获到迄今为止最大一起针对“先玉335”的侵权案。

  2010年6月,先锋得到线索,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天柱绿色农业发展公司在非法生产“先玉335”。老马的同事悄悄去了田间进行辨认,并采集了样本送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通过DNA序列的对比,发现该种子和“先玉335”相同。

  随后,先锋向阿鲁科尔沁旗的农业部门和公安部门举报,封存了涉嫌侵权的玉米杂交种子240吨左右。由于案件巨大,该案又被上报至国家农业部和公安部。

  据进一步调查,天柱公司早在2000年就被吊销了生产许可证,但其之后10年一直处于非法生产的状态。据阿旗农业局种子站站长张瑞祯此前的介绍,天柱公司和当地农民合作繁殖“先玉335”的面积为5000亩,而先锋公司自己目前也仅推广了3000多亩。

  老马透露,2010年,仅先锋参与调查的打假案涉及的非法种子数量就达1688吨,这些种子已经全部被执法部门查扣。而2011年1月,在天柱公司的生产基地,再次查获未收获的非法种子1740多吨。

  孟山都中国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据该公司介绍,其目前“打假”的流程是,在市面上发现假货后,通过农户、零售商、经销商或者销售代表等等购买带有发票或者收据的假种子;尽可能地多取证,以确定假货的销售范围和估算假货的量。如果可能,尽量找到货源和存放种子的仓库。

  其后,孟山都向当地种子管理站执法大队或工商部门举报。

  2.乱局下的蛋

  价格战盛行,企业利润低下,进而导致研发缺失

  在汪泓看来,之所以有那么多层出不穷的种子侵权案件出现,首先源于中国种业特殊的生产模式。

  一般而言,先锋、孟山都这类的种企,在中国都有自己的育种公司,而育种公司一般会把“种子亲本”交给当地的农民,由他们具体负责种植、繁育工作。

  “中国的农户小而分散,这种繁育模式涉及田间地头千家万户的农民,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汪泓介绍,假冒企业的种子,大部分来自于“套购”。所谓“套购”,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一部分亲本,自己繁育。

  “他们也是春天种,和我们同步,甚至就买1公斤亲本,拿到海南等热带地方去加繁,加快繁殖速度。”

  汪泓表示,这种方式制造的种子,与正牌的种子基因是一样的,但质量上差一些。外资很多正牌的种子发芽率都保证在90%以上,制假企业的种子发芽率不会这么高。而中国对发芽率的要求是85%。

  另一种“套购”方式,技术含量更低,即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生产好的种子,自己进行包装后即可出售。

  2001年3月,孟山都与中国种业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种迪卡杂交玉米种子有限公司”,在中国开发玉米杂交种迪卡007等。

  先锋“打假”:一场田间地头的专利战

  这几个杂交种在中国西南、西北一些省区试种并通过审定,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均好。而广西和云南,正是迪卡系列种子的主要销售区域。

  而孟山都的种子生产基地,也在云南等热带地区。尽管其与当地农民签订了合同,但并未能阻止他们将种子卖给出价更高的套购者。

  让汪泓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孟山都在云南生产的一半的种子都被套购走了。“当时都出动了工商和公安部门,沿途设卡,希望能截下来,但最终没有成功。”

  第二年,孟山都只能转移了生产基地,但套购者很快又得到了消息,聚集而来。现在,孟山都的办法是,抢在农民晾干剥粒前收走,直接用机器烘干剥粒。“但是,这不能阻止他们套购种子亲本去繁殖。”汪泓说。

  导致假种子泛滥、套牌侵权行为不断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进入门槛过低,价格战盛行。

  有“本土杂交水稻龙头企业”之称的隆平高科(000998.SZ)董秘彭光剑对本报记者称,因为公司众多,竞争都以价格战为主,企业利润低下,进而导致研发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都“只买不研”,种子市场“假而不劣”。

  农业部统计数据则显示,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注册资本在3000万以上的仅有200多家,实现繁育推一体化、经营范围覆盖全国的企业不到100家。而种业前10强,仅占据了约13%的国内市场份额。

  而这8700多家种子企业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只有100多家。并且,即使是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投入也不足,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只有约3%。相比之下,国际种业巨头一般把销售收入的6%-15%用作科研经费,平均比率约为11%。

  “不应该出现这么多公司,因为好的品种没那么多。因此,只有造假侵权。”郑州新支点农业咨询公司负责人李鑫称。当然,对于造假者而言,低成本、高利润,是其前赴后继的最直接的推动力。

  按照汪泓的说法,孟山都每开发一个新品种,正常需要7-9年时间,此后,亲本生产需要1年,商品种生产又需要1年。还有3-4年的审定过程。漫长的时间中,资金投入更是巨大。

  而造假者,除了套购需要的极少成本外,其它成本几乎为零,但其售出产品的价格,却与正牌产品相差无几。在东北地区,流传着一个假种子销售商的财富“传说”。据称,他造假、售假三年,第一年,他开的车是捷达;第二年,换成了奥迪A6;第三年,他又开上了陆虎。

  3.微软式阳谋?

  “打假”的同时,培育本土龙头,是更大的挑战

  不过,先锋与孟山都在中国的田间地头发动的这场“知识产权保卫战”,也让人不得不联想起微软早年在中国的维权路径——最初,“放任”盗版,用盗版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而当其操作系统获得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之后,微软便开始高举专利大旗。

  先锋的“先玉335”,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事实上,套牌公司大规模的生产和铺货,让“先玉335”获得了越来越多种植者的认可,客观上帮助其扩大了市场份额。

  “现在,‘先玉335’可以说是非常紧俏,很多地方要先付钱才能拿到种子,或者如果不说自己的种子是‘先玉335’,就卖不出去了!”一位种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先玉335”目前在中国的确切种植面积尚未披露,但行业内的共识是,该品种确实已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

  不过,对于“与微软的类比”,先锋和孟山都觉得不可接受。它们均称,对于种子企业而言,开发一个品种,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巨大,如果纵容造假,对企业自身而言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遭遇造假,对企业的伤害非常大,尤其是国内企业,因为他们普遍研发实力弱。相对而言,外资的抗打击能力还比较强。”汪泓则表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洋种子的维权,对中国种业而言也许是一个机遇。政府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加大打击力度,将这些套牌企业清除出种子行业,净化种业市场,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清理障碍。套牌企业不仅会仿造洋种子,也会仿造中国本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种企研发的积极性。

  事实上,紧随先锋与孟山都的维权之后,从去年10月开始,农业部方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查处违法违规种子活动,并一直延续到今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则撰文指出,假如没有先锋这些搅局者,激励国内种子公司去改进服务质量与提升种子品质,农民的选择权就会减少,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当然,过分依赖国外种子,一旦产生垄断会很被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主创新品种,要让中国的蔬菜(粮食)有‘中国芯’。”郑凤田说。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正是今年开始的种业改革的要点之一。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此大规模整治行动选择在去年年底前展开,很大程度上是配合目前的种业改革浪潮。

  今年8月26日,新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由农业部正式发布,将于9月25日起正式实施。新《办法》大幅提高了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并对企业固定资产提出明确要求。其中,由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种子市场的准入门槛提高后,预计全国将有超过八成的种子企业面临淘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