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出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萧遥 徐燕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万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

  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相关预期指标和具体路径已经清晰可见,8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明确提出了上海在市场流通规模、贸易总量规模、服务竞争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预期性指标,并且详细阐述了“十二五”期间推进建设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十大平台的具体举措,以及相关政策保障措施。这也意味着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路径图基本勾勒完成。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市场流通规模方面,上海的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7万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重的13.8%。

  如何实现“十二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的增速,依然面临很多压力。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以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来衡量,与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进行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比如,以国际水平为参照的商贸业综合实力还不强,上海服务业增加值是香港的四分之一、东京的十分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和商品销售总额不足纽约的六分之一。”沙海林表示。

  在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服务功能方面,上述《规划》还系统提出了推进十大贸易平台建设。这些平台包括建设国家级会展设施平台,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以及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市场体系价格发现功能等。

  在谈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差距时,沙海林还表示,目前上海的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除了铜的价格外,其他大宗商品基本没有体现定价话语权。

  《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上海成为贯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贸易运营中心。

  对此,《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生产要素期货市场和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形成辐射海内外的钢铁、汽车、化工、有色、天然气、黄金珠宝、工艺品、时装、医疗设备等专项商品交易平台;培育保税交易市场;编制完善市场景气指数、价格指数和风险指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