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食品价格涨幅回落 稳定物价需超前意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20: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食品价格涨幅回落CPI拐点隐现

  稳定物价需“超前意识”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2%,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

  虽然食品价格上涨仍是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但专家认为,当前食品价格水平正趋于稳定,影响价格总水平的程度在减小,预计后期CPI将继续回落。当前国家调控应谨防不稳定因素,并在保证供应的同时,防止因供需失衡造成价格再次周期性波动。

  食品价格拉升CPI作用减弱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的物价上涨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仍然明显。在食品类中,粮食、肉禽、蛋、水产品、油脂的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均超过10%。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9.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8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5.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7个百分点。

  然而,对比7月份数据可以发现,除油脂外,食品中各类价格同比涨幅均出现下滑,对CPI贡献率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最为明显的是鲜菜价格,已由7月份的同比上涨7.6%回落至同比上涨0.1%。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认为,由于8月前期猪肉、水产品价格涨势放缓,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后期食品价格才出现回升态势,因此8月份食品价格整体处于小幅上涨的情况。

  商务部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8月21至30日相比7月同期,除西红柿、大白菜涨幅超过10%以外,其他蔬菜涨幅均较小,统计的29类食品中,上涨的只有9种。

  “从8月下旬以来,大部分蔬菜品种价格有所下降,只有西红柿、白菜的少数品种略有上涨。预计节后至霜冻前,多数蔬菜仍然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趋势。”山东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国磊说。

  白朋鸣认为,从统计数据来看,8月份以来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运行平稳,特别是翘尾因素影响减弱,使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出现明显回落。

  (责任编辑:郭虹汛)

  CPI拐点隐现不确定因素仍存

  专家认为,CPI在7月份达到6.5%的历史高点后,将逐渐临近拐点。但不容忽视的是,9月份的节日因素以及部分食品持续上涨势头仍可能对9月份CPI回落造成影响。

  山东鑫基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兴泉说:“从8月中旬到现在,生猪出栏价格有所下跌,比上个月平均每公斤价格回落1元。由于临近中秋节,近期生猪出栏价格有所回升,回落可能要等到中秋节和国庆节之后。”

  白朋鸣认为,当前猪肉价格再次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猪源供给紧缺,由于生长周期的原因,生猪供给并未完全恢复,加上局部地区受猪蓝耳病疫情影响较大,当前猪肉价格仍是稳中有涨的态势。

  在8月份的统计数据中,油脂价格的上升,给稳定物价带来一丝隐忧。8月份,油脂价格同比上涨1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环比7月来看,油脂价格上涨2.1%,比7月份的环比涨幅扩大1.7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8月22日至28日,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6%。其中花生油、豆油、菜子油零售价格分别上涨0.6%、0.5%和0.5%。

  业内专家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是油脂类价格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在新一季花生和玉米上市之前,这种局面可能还难以缓解。预计9月底后,油脂类价格才能有所回落。

  虽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但专家大多认为,目前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相对较多,随着物价的逐步稳定及翘尾因素影响的逐渐消退,CPI涨幅拐点可能已经到来。

  “猪肉、蔬菜价格下降,供应增加、价格调控政策效果显现。这些食品价格的稳定可能将继续带动物价总水平涨幅下降。”英大期货济南营业部营销总监邢政说。

  (责任编辑:郭虹汛)

  稳定物价还需谨防后期副作用

  今年以来,多种食品价格呈现集体上涨的势头,导致CPI居高不下,为调控物价和稳定市场供应,不少政府部门出台了农产品生产扶持措施。但也有专家认为,各地政府“调”生产的同时还应注重“控”数量,在加大种植、养殖时应谨防出现供过于求,再次导致“谷贱伤农”的局面。

  为控物价,今年下半年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以稳定食品市场供应。如,山东筹集8750万元资金,启动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海南今年各级财政计划安排超过9.8亿元资金,用于瓜菜种植、种苗补贴、养猪补贴等。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调控措施无疑对加大市场供给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调控中也应注意不能“矫枉过正”。“去年底蔬菜价格高,国家给予了不少种植扶持,但今年4月份一些蔬菜价格又跌惨了。蔬菜价格的周期波动现在还是比较明显。”山东苍山县向城镇农民杨茂龙说,种菜最怕价格大起大落。

  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在生猪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初以来的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已使许多散户重新进入到养殖行列,有的养殖户的规模已扩大了好几倍,到明年初的生猪供应将明显增加,届时猪价很有可能大幅下降,如何防止猪价过低给养殖户带来损失还是难题。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目前造成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不仅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更重要的是农产品生产信息不足容易导致价格波动。今后应在“控”的同时注重“调理”,把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理顺,使物价回到正常轨道。

  白朋鸣认为,在具体调控措施上,对于粮食产品宜采用粮油储备等办法稳定价格,并要进一步完善产销衔接。而对生猪养殖等刺激性扶持政策的出台关键是要做到准确把握基础数据,选好扶持时点,以有效调节市场供需,防止出现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郭虹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