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人人贷七大风险需防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见习记者杨桐
针对不断趋热的P2P贷款平台,近日,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这份《通知》中,不断涌现的人人贷(P2P)网络借贷平台,被提示具有大量潜在风险。银监会要求银监分局和各家银行采取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工作。
虽然这份文件是下发给银监和银行系统的,但却在整个P2P行业内制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因为这是监管当局对这种业务模式的首次表态,也被媒体形容为监管部门收紧的第一道缰绳。
《通知》警示7种风险
据了解,所谓“P2P”原指互联网的一种传输协议,数据的下载方和提供方均是个人,以区别于与服务器为中心的下载方式。随着下载人数增多,提供下载点就不断增多,下载速度越快。P2P贷款模式首创于英国,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便利和成本优势,实现金融脱媒。愿意将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以及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将信息发布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上,自行配对。
银监会下发的这份《通知》针对银监会称之为“人人贷信贷服务中介公司”的P2P贷款平台,警示银行加强内控,建立与其之间的“防火墙”,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将银行资金用于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据知情人士介绍,银监会提示的P2P平台风险主要有七种。一是担心民间资金可能通过P2P平台流入限制性行业;二是可能演变成吸存放贷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非法集资行为;三是业务风险,如技术风险与贷后管理风险;四是不实宣传,如将银行称为合作伙伴;五是监管职责不清,法律性质不明;六是信用风险高,贷款质量差;七是做房地产二次抵押,为促成交易,还可能故意高估房产价格。
银监会认为,在国家对房地产及“两高一剩”行业调控政策趋紧的背景下,民间资金可能通过P2P中介公司流入限制性行业,影响宏观调控。而且“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P2P处于三不管地带
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P2P平台作为第三方个人借贷中介服务平台,通过提供信用服务赚取中介费用,本身并不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借贷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客户对象主要是将资金借出的客户以及需要贷款的客户。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内宣称以P2P模式运营的公司至少已超过30家。规模较大的有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畅贷网、人人贷等。这个市场的潜在规模超过500亿元,如果再将业务扩展至范围模糊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规模近9000亿元。按最大胆的估算,数万亿的民间借贷都可被视为潜在市场。
在目前国内小额贷款通道不畅的环境下,民间借贷行为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更加如火如荼。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并不禁止个人之间的借贷,P2P这一形式帮助规避了中国金融业的牌照管制,迅速焕发了意外生机。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咨询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不需要特许牌照,只需向工商部门注册即可开张,蕴含金融风险的P2P平台处于银监、央行、工商的三不管地带之中。
亟待有效资本管理办法
自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收紧全年信贷额度的宏观调控,使得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张,众多企业和个人迫不得已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民间借贷利率普遍上浮。据了解,目前民间借贷利率月息3%起步,近期甚至出现100%的高额年息。
由于资本本来就有逐利的本性,自然会自动的流向收益更高的地方去,于是大量资金从银行、股市中出逃,进入趋热的民间借贷体系中。
然而,这样的行为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是十分危险的,不仅给借出者的资金带来风险,也给金融系统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据此前报道,很多出借人都是将资金从银行、股市等处取出投入到借贷之中,更有将房产、公司抵押从银行贷款,然后将贷款投入到利率更高的借贷之中赚取利率差的行为。
现阶段由于银行资金诚信记录并不能普及,所以类似于民间借贷和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相当高,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或是有人恶意卷资出逃那么受损的不仅仅是放贷人,还有银行系统。资金无法回收形成呆账坏账,严重的威胁到金融系统安全。
由于P2P网络借贷目前对应的是个人借贷行为,所以很多情况下资金都是进入这些借贷公司法人的个人账户,这给资金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针对这个问题,专家建议,“P2P网络借贷平台要使用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例如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不能够使用公司账户或高管个人账户,进行资金的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