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可集团CEO朱演铭: 未来最佳的 商业创新机会在农业赵凤玲;崔健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8: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赵凤玲 崔健康 上海报道
提起水果加工,很多人都认为它已是夕阳产业。
确实,10年前全国有200多家罐头企业,如今仅剩20多家,未来还将淘汰一半以上。利润率低、竞争残酷,最终令很多罐头企业销声匿迹。
但对熙可集团CEO朱演铭来说,行业不存在夕阳和朝阳之分,只要拥有创新思维,懂得突破,夕阳产业同样也可以做出朝阳的成绩。
正是凭借一种始终坚持、没有疲倦的创新系统,熙可只用了15年时间,就从单一的物流贸易商,蜕变为一个集食品、农业、园艺、医疗、城乡统筹、供应链管理和执行的投资发展帝国。
为了进一步鼓励和营造创新环境,熙可如今正斥资7000多万美元兴建自己的创新中心,该中心位于上海嘉定,占地50亩,将集总部、研发、培训为一体。这对于一向喜欢轻资产运作的熙可来说,算得上是第一次的大手笔投资。
对投资,朱演铭有独特的理念,既不同于私募或风投,也不同于单纯的孵化公司,而是将两者界限打破。每投资一个行业都非常谨慎,投资后会在该行业扎根,不断拓展,最终卖掉、上市或永远持有。熙可食品就是熙可集团投资发展并长期持有的一个领域。如今,熙可食品是我国最大的酸性水果出口加工商,生产的加工柑橘占美国50%的市场份额。
从水果罐头到塑料杯
橘子罐头是熙可食品的主打产品之一,从1997年仅11个集装箱柜的贸易量到2000年,短短三年就提高到450多个集装箱柜的贸易量,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创新,通过说服进口商将橘子罐头放入他整个产品线,才为罐头这样一个夕阳产业重新开拓出空间。
不过,这只是朱演铭创新发展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突破。更为朱演铭津津乐道的,则是他的塑料杯产品。
在朱演铭看来,这是水果包装技术上的一项革命。这种突破源于对企业自身的定位上的创新和突破,当他把企业定位于加工水果而不仅仅是生产罐头的时候,他发现,罐头只是水果加工包装技术的一种,而这种方式已经陈旧了,需要突破,虽然美国中老年消费者习惯于购买水果罐头,但美国的年轻消费者倾向于一种更加新鲜、健康,更加便捷的产品,于是他向客户提出生产塑料杯这一新产品,这种塑料杯通过隔氧技术,可以在不添加防腐剂、添加剂的情况下保鲜12-18个月。塑料杯自2000年开始推向市场,短短2年时间就从零发展到1000多个集装箱柜的出口量,目前已经达到8000多柜的出口量。在朱演铭看来,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关键,正是通过创新思维,通过对消费者的理解,挖掘到了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
在朱演铭看来,创新是一个持续的、不知疲倦的系统,一个企业必须经常拷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创新储备。如果把企业比作枪膛,那么创新产品就是子弹,企业只有备足弹药,才能永远走在前头,不被后来者居上。
塑料杯开发出来后不久,2004年,朱演铭就开始着手另一项革命性的创新——水果加工技术上的创新。因为塑料杯的生产线中有一个加热杀菌的环节,虽然是85°C低温杀菌,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水果的口味。于是,朱演铭致力于开发一种360°全方位对冲超高压技术让水果在不经过加热的情况下就完成杀菌的步骤,这样就使得塑料杯在保质期不变的前提下口味更佳,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据朱演铭透露,该技术将于明年投入商用。
同时,朱演铭看到了这项革命性创新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广阔前景,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公司生产具有该技术的食品加工设备,准备推向市场。
这就是朱演铭无边界的创新案例。因为创新,产品、市场都能够无限扩张,一个企业因此得以多元化发展,生存空间得以拓展。
服务、商业模式及整合创新
朱演铭深谙产品创新之道,不过,他同样注重服务和商业模式以及三者之间的整合创新。
创新不是就创新而创新,创新必须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朱演铭的服务创新理论。朱演铭解释,一般企业都是直接而且仅仅服务于自己的客户,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但他要做的,是不仅服务于客户,还要服务客户的客户比如沃尔玛,以及客户的客户的客户比如美国的目标消费者,这就是产品服务化的一个过程,反过来,需要进一步将这种服务产品化即标准化。当服务标准化的时候,服务就有了生命力,就可以把服务作为标准化的产品来开拓更多的客户。
对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朱演铭认为自己的创新之一就在于自己主动选择客户,而不是被动让客户选择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自己的业务可以不受影响,因为这些客户都是优质客户。
供应链创新是出口商渡过第二次经济危机寒冬的出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汇率风险很大。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7.5%,未来五年还要上升25%,这对于普遍利润率在2%-4%的中国出口商来说是致命的。而目前中国出口商不断提高价格的做法,市场最终也将无法接受。出口商如何抵挡这样一个严冬?我认为供应链上的创新,即降低交易成本可以足够出口商渡过可能面临的几十年不遇的第二次经济危机。
未来最佳商业机会
《21世纪》:在您看来,实现开放驱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朱演铭:思维和观念。一个人小时候的教育、成长过程以及社会经历很重要。中国的孩子在教育上是有问题的。灌输式、不是启发式的教育问题很大。中国的教育要解决,否则创新就有问题。
《21世纪》:对于开放式创新的这一概念,能否给出您的理解或者定义?
朱演铭:首先,我理解的创新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无论是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应该是没有边界的;其次,开放式创新需要一种自愿的互动,即在观念一致的前提下人和企业之间自愿地互动,其中,创造的结果如何分享是关键,这个问题解决后,就扫除了利益的障碍,打开了创新的源泉。 最后,人的状态应该是轻松的、开放的。
《21世纪》:就您所了解,未来五年最佳的商业机会在哪里?
朱演铭:农业。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我最看好农业。因为农业是中国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所有行业都发展,都有科技的进入,但唯独农业没有人涉足,而且很困难。中国的农业需要高科技的进入。用科技来做大农业,这里面的机会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