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返璞归真 无为而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6:59 来源: 《中国商界》杂志

  文/肖钢

  自《老子》问世2500年以来,信奉的人说,它是诡道精深的治国面南之术、认知卓越的哲学思想、道家修炼的宝典秘籍,甚至虔诚地相信“道”是不可言说的,能说出来的都不是“道”……中庸的人说,它是一种道理,可以理解,难以应用,是人生失意时慰藉心灵的智慧。道在感悟,心存即有,心忘即无,可谓玄乎……反对的人说,它是一种玄学,虚无缥缈,语焉不详,故弄玄虚……

  毋庸置疑,《老子》与《黄帝内经》《周易》等一样,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有识之士在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时,看到有机农业将是工业化文明之后的一种理性回归,正如本文标题“返璞归真,无为而治”。而被奉为世界有机农业最高标准的德米特 (Demeter)体系,竟源自于中国老子的思想,这既让我感到自豪和欣慰,也让我感到一种紧迫感!

  我着实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西方用老子的思想方法再次赢得优势?不禁让我想起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段历史,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最后竟被西方列强和日本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蒙受了近二百年的战乱和屈辱。

  现在“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了世界各地,当有人问起为什么是“孔子学院”而不是“老子学院”的时候,或许我们还会自信地说:“孔子是最著名的教育家,弟子三千,有教无类……而老子的《道德经》比较深奥难以理解,是我们的国粹。”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全书约5490余字,不重复的字只有不到790个,但老子用如此精炼的文字,按照“主题——实验——观察——讨论”的严谨结构,完整准确地论述了震铄古今的思想体系,由生命实验深入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所以有“言不及老子、论不及庄子、辩不及葛洪”的说法。

  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只能简要介绍一下老子思想的科学性以及在健康方面的应用方向。希望大家都能有机会成为老子思想的感悟者,真正深入地了解老子无为而治的方法和返璞归真的技术,进而成为实践和证明老子生命科学成就的受益者。

  《老子》与《道德经》

  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放在一涂漆木匣中。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其中有甲、乙本《老子》为所见最古老的本子。

  《老子》甲乙写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次序相反。甲本的文字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文字没有避汉高祖刘邦“邦”字之讳,因此学者普遍认为抄写年代应在刘邦在位之前,即秦末汉初之际;乙本的字体是隶书,避“邦”字讳,但并不避“盈”“恒”字讳,因此应抄于刘邦在位期间。本人有幸赴长沙亲眼得见《帛书》实物真迹,从原始出土文物上可以看到抄写时明显的涂改痕迹和笔误错字。之所以同时有甲乙本,估计当时无从判断孰优孰劣,才使我们在2100多年之后得以对《老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安排这些陪葬品的长沙王及其文史大臣,但相信这绝不是他们的初衷!也要感谢马王堆帛书整理团队,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了大量艰苦卓绝的研究发掘工作,使我能够在他们辛勤劳作的基础上有所进展。

  通过本人对比后世流传诸多版本所进行的深入研究,例如河上公、王弼、唐玄宗和严复版本的《道德经》或《老子》,我发现后世广为流传的版本,在不了解老子原意和版本不全的情况下,更改了原文,结果导致面目全非、语焉不详、逻辑不清、玄之又玄……这部“读之则惑、用之则废”的《道德经》,不仅湮灭了老子的诸多重大发现和科学思想,也严重地误导了后人。甚至可以说,毁掉了中华文明最伟大的实证科学成就和科学体系,使世人普遍认为老子的思想难以应用到现代生活,尘归尘、土归土,只应束之高阁,接受历史的顶礼膜拜!

  下面,以《老子》和《道德经》第一章为例,跟大家分享一点儿我的发现。

  第一句:

  帛书 《老子》的第一句话,“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稍有古文基础的朋友,就能够感受到其客观科学的气息。而其他版本中,改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后,读之则立即陷入形而上学的空洞乱辩之中,不禁令人生出莫名的困惑。

  第二句:

  将帛书 《老子》中的“万物”改为“天地”之后,虽然在句中文字上避免了重复,但极大地局限了“无”所涵盖的范围。 “始”这个概念不仅指遥远的过去,也包括当下。“有生于无”不仅发生在天地的源头,也在当下,在每分每秒,在每一时刻……这是《老子》将要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却因“天地”之变就给抹煞了。这样一来,无论后人断句为“无,名天地之始也”,还是“无名,天地之始也”,都已经离题万里了。

  第三句: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其实老子已经用这句话在描述他对于生命现象的观察了,但将“恒”改为“常”之后,已经完全读不出客观生命实验过程中要 保持“无欲”或“有欲”状态的含义了。“”(jiào,同“叫”,指“动静或声音”)改为“徼”(jiào,意为“边界”“巡查”)之后,含义也从比较具体变得相对抽象。

  帛书《老子》的这句话已经与我从事的科研项目有关了,“无欲”就是指通过深度的放松入静,进入“至虚极也” (《老子》第16章)的特殊生命状态。“有欲”是指生命到达了无限接近睡眠但还有意识(超级低觉醒)的状态后,即“守静笃也” (《老子》第16章),保持这一状态从而有意识地去观察生命内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就是通过研究这样的过程,开发出了生命潮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并应用其引导使用者进入“超级低觉醒”状态并切实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

  怀疑这个过程的人,不妨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睡眠之后精力能够恢复?我们的身体像主观意识一样休息了吗?如果没有休息,那么又在忙什么?为什么有时候睡眠效果就不好,醒来后仍然很困倦或不舒服?小孩子睡眠好才能长大个儿?年轻人一觉醒来脸上就多了几个青春痘?为什么很多人被失眠困扰?抑郁症患者睡眠差,会逐步出现很多脏器功能的问题?怎么能够适当干预这个过程而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呢?

  第四句:

  修改后的文字不仅失去了语境和诵读的功能,还很容易生出有歧义的断章而令人误入歧途,本句就出现了这种问题,上一句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例如断为“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故恒有,欲以观其所。”则立即使人费解难行。

  无为而无不为

  那么什么是老子的无为而治呢?我们就从“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来做些了解吧。

  首先说明一下,大家或许都有一个常识,认为老子的思想是非常深邃的,不下功夫,而且是很深的功夫,是难以理解的……希望通过咱们的共同努力,尽早改变这个状态。

  先说“无为”吧:“无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愿望,也就是“无”欲,一是行为,也就是“无”为。为什么“无”欲和“无”为的“无”字都要打上引号?,因为这个“无”字并不是我们平常指“什么都没有”的那个“”字的简写字,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也就是现在存世最古老《老子》中“无”字就是这样写的。后世的传承中把“无”改成了“”,现代以来文字改革,大家以为“无”是“”的简写字,生出很多误解来了。

  这个字是老子的一个专用字,老子对这个字做了两个专门的定义,这里,咱们只讨论其中一个定义:“无,名万物之始也。”

  我们先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字做个解释:

  “始”:开始,起点,“万物之始”,万物处于开始或起点时的状况和情形,也就是最初的时间和空间上是什么样子。

  “名”:对事物所进行的定义和描述。

  “无,名万物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这个字,描述的是万物处于开始或起点时的状况。

  探寻这个状况的过程,就叫作返璞归真,因此,无欲就是返璞归真的欲望,它和食欲、性欲一样,也是一种欲望,而不是没有欲望;无为就是返璞归真的作为,它不是没有作为或者不作为,而是一种让生命返回最稳定的自我运行状态、也就是清零态的作为。因此,无为而无“不为”。

  请大家注意,老子这个“无”的定义是对“万物”而言的,而不像《道德经》那样仅仅是对天地而言的,万物不仅包括了像“天地”那样遥远且巨大的事物,也包括具体的、眼前的、没有形态的一切事物,比如一个鸡蛋和一种想法,都属于万物。

  蛋,返璞归真是什么?好像是鸡,鸡,返璞归真是什么?好像是蛋,(为什么说是好像?回头和大家一起讨论),那么它们返璞归真到起始是什么?那就是无;

  再来看看想法,也就是念头,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忽然间不知怎的就想起一件和眼前没关的事来了,尤其在做放松入静的活动中,越是想灭了心头的杂念,才发现念头层出不穷,油然而生。它们从哪里来的,返璞归真地追寻下去,就是从“无”中来的了。

  超级养生法

  为什么生命的内环境清零复位就能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大家或有所了解的,一个是几乎无人知道的。

  大家有所了解的,就是放松入静不仅可以解除紧张带来的高耗能状态,也可以使情绪更加稳定,心情更加宽松,直接解除了疲劳,利于体能精力的恢复,有抗病祛病、益寿延年的作用。相对而言,人在清醒状态下,视坐卧立行,或者发言,或者倾听,都处在一个应激状态下,人体完全要满足大脑的指令,有效应对外界的要求,而内在的需求往往受到压制,例如困了却不能睡或不想睡、累了却不能休息、手麻了但鼠标键盘却不能停、饿了却还不能吃饭、吃进去的不是身体所需要的、身体僵硬了却没有运动调整、运动到了极限却还要再坚持、喜怒哀乐却要压抑情绪得不到释放等等,很多健康问题于是随之而生。

  但几乎无人知道的,就是高度地放松入静之后的生命内环境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人体将自动地启动一个被老子描述为“万物并作”的活跃状态,内环境中“天物芸芸”,在自行组织和自行稳定的过程中“各复归其根”,稳定在这个状态中,守候着这个过程,生命的内环境将因此而达到高度地圆融和谐,生命力将得到超级增长。

  超级增长不是超级女生的超级……生命力的超级增长使老子发明并亲身实践了超级养生法,如同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那样,“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也使他拥有了一种超级学习法,仅用780多个汉字就写下了揭示了生命、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共同规律的科学巨作。

  老子说,他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进行了“返于无名之朴”的生命实践,也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中从事了为“无为”的实践,具体方法就是通过深度地放松入静,达到超级低觉醒状态,让生命中自行组织和自行稳定的机制和原动力得到激活和强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及时有效地修复了生命内环境,以“无为而治”实现了生命世界的圆融和谐。

  他充满关爱地指出,这个可以使生命力发生超级增长的机制和原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是生命的基本属性。它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与“神”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为生命的内环境创造合适的条件,它就会自动地运行,最安全、最有效、最全面、最和谐地自行管理内环境。前人和老子本人都已证明,任何人为干预生命的方法都没有这个方法完美,因为这种机制和原动力不仅与生俱来,它也是所有生命进化的动力源泉。

  他指出,由于这个机制和原动力外显的信息非常弱,所以人们既不了解它,也不容易相信它的存在。正是因为不知道或者不相信它的存在,所以常常在无意识中破坏了它发挥作用的环境,抑制了它的作用。

  老子还再三警示我们,这种破坏和抑制的情况,与个人的自我和自我意识强度成正比,越自以为是,破坏和抑制就越严重,生命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可能遭受的痛苦和疾病就越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也就可能越多。

  为什么自我和自我意识会干扰生命的自行组织和自行稳定的活动呢?这个问题是一个将来大家在实践中会广泛遇到的问题,也是将来的学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正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典型反映:在进行放松入静的实践活动中,自我和自我意识越强的人,越难以进入状态。达不到深度的放松入静状态,当然也就进入不了超级低觉醒状态,达不到超级低觉醒状态,当然也就不能激活和强化自行组织和自行稳定的机制和原动力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换句话说,如何能够快速、准确、方便地进入深度的放松入静状态,是起步的关键。而这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项世界级难题,中华文明系统地研究这个难题,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老子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发现,是最科学和最具突破性的!结合老子的思想和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生命潮生物反馈技术”就是一项经过两次国家立项和大量临床实践、专门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几十甚至上百倍地提高个人达到深度放松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它能够稳定地让使用者处于超级低觉醒状态,有效地延长自行组织和自行稳定的机制和原动力调整生命内环境的时间,最后,有效地帮助使用者脱离超级低觉醒状态,安全地返回正常的觉醒状态。这就是老子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秘密之一,我们称之为“超级养生法”;把这套技术应用在学生身上,则会显著提升他们的生命活力,具体表现在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计算能力、联想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专注能力、耐力等,有效消除身体不适,从而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我们称之为“超级学习法”。

  关键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现代医学所困扰的诸多内源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外周神经及血管性疾病、肿瘤、紧张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强迫症、抑郁症及多数亚健康问题。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老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命,更好地了解中华生命文化,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我对老子的认识,秉承“大胆设想、仔细求证”的师训,基于15年生物医学工程的临床试验和25年孜孜不倦的研究,但一己之力毕竟寡陋,思难免不漏识,文难免不达意。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世人能够看到一位对科学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情趣、对人类充满关爱、真诚朴实、热情洋溢、浩然正气、光明磊落、超级睿智、位高而无我、权重而平易近人的老子。

  幸生逢中华强盛、国家进步之时代,炎黄子孙众志成城撼天动地,英雄气概环宇仰之……然而,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只有深刻地认识了我们自己的文明,知耻不辱、拨乱反正,才能真正让中华文明真正得以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浩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