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持续生态体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6:55 来源: 《中国商界》杂志文/单文修
在确保粮食安全压力下,在农民为从有限土地获得更多收益的追求下,在众多利益集团为从化工产品中获取最大利益的驱使下,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等化工产品被过量地施入农田中,远远超出了土的承受能力。我们曾引以自豪的是: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是,我们却用掉了世界35%的氮肥和20%的农药。
当农业已成为最大环境污染源时,当层出不尽的食品、农产品安全成为国人关注的首要问题时,当建设“新农村”的美好愿望成为开发房地产的噱头时,当渐入人心有机农业又被企业绑架为有机肥农业时,中国农业真是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但时至今日,从科学层面上,并没有可行的方案。
选择正确发展道路
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业能否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
农业的基本功能一是要为人类发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工业原料;二是要为人类生存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压力下,农业提供食物和原料的功能被充分体现。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功能却被忽视。
农业不同于工业,它是在复杂的生物循环系统中建立起来的产业。要想正确发挥其功能,必须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能量相互转换中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在平衡的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时,必须正确地予以同量甚至超量的补充。否则,将导致平衡的破坏、环境的恶化,农业将不可持续发展。当今所谓的现代农业是建立在植物与化工产品相循环的系统上,无法使正常的生态系统得到足够的能量补充。因此,现代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种种问题就成为必然。
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在于选择正确的农业方法,以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体系为前提,满足食品与原料的需要。面对人多地少、资源短缺、技术落后、人均收入低这些难以破解的中国农业问题,所谓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等舶来品,强调机械的、化学的、物质的作用,忽视个性的、人性的、自然的作用。因此,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带来可行的解决方案,反而加大了化肥、农药的用量,加速了土壤的荒漠化、加剧了环境恶化、加大了食品安全问题。
纵观国内外,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众多,但最值得在中国实施的是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生物活力农业”方法。生物活力农业以人为本,视土地是有生命的,藉由日月星辰的律动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和谐,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质优、量多、价高、低成本的产出。它是理论最深厚、体系最完备、技术最系统、操作最易行的有机农业方法,也正是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它可以从多个方面融入中国农业:
修复受的伤害的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连天炮火,摧毁了欧洲大量的农田,为了治疗满目疮痍的土地,斯坦纳先生提出了生物活力农业方法,帮助农民修复了受的伤害的土地。如今,战争的火药、毒气已经演变成化肥、农药,又被大量施入土地中。虽然暂时解决了人们急需的食物,但却缓慢的、如同战火一般摧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引入这一良方,修复被化肥、农药等化石产品伤害的土地。
“天人合一”是生物活力农业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共同的哲学思想。生物活力农业视天、地、人,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一个有机整体,都是有生命的,都相互之间产生着影响。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地影响人体,故曰:“人与天地相应也”。两者都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医学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水、木、金、火、土五种最基本物质构成、影响着世界,并由此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君臣佐使的中医药学。生物活力农业的顺势疗法、农事日历、启动剂、有氧堆肥等无不与中医药学相容、相通、相同。以国人认同的中医药学观点,重新认识、看待农业,就会发现生物活力农业是一剂针对农业“病症”的标本兼治的良方。
符合中国国情。生物活力农业以追求个性化、地方化、特色化为前提,制订了科学系统的、简便易行的、低投入、低成本的方法。这套方法强调以人为本,参与农民必须认真、仔细、发自内心地参与各个环节,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的农业。正适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吃苦耐劳的品性。生物活力农业还具有低投入、高产出、高品质、高利润的属性,投资者和广大市民、农民能从中获取丰厚的健康回报、利润回报。由此,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以“社区支持农业”方式吸引市民参与,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可以吸引青年农民重新回到农村,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将他们培养成有知识、有理想、懂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食物与工业原料需求。在中国选择农业方法的前提是能否确保粮食安全。实施生物活力农业可以比获得更好的收益: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投入为零,生产成本降低2/3,产量却提高了1/3,特别是在干燥的年份,这一系统可以产生更高的产量。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贸发会议)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报告显示,有机农业在非洲粮食增幅为116%,东非增幅为128%。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年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实施生物活力农业意义重大。有许多著名大学所作的科研均显示有机农业的产量足够供应全球所需或超出全球所需。美国密西根大学巴杰利(Badgley)教授研究小组所作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些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场,有机作物的产量提高了3倍。 像这样的报告驳斥了那些一直以来声称有机农业的粮食产量无法供应全球所需的论调。
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为此,国务院成立由李克强任组长、王岐山、回良玉任副组长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凸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安全的基础是农产品安全,生物活力农业拒绝使用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等产品,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的隐患。不仅如此,广大市民可以吃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高、风味最佳的德米特品牌农产品。
生物活力农业最值得在中国实施之处,是它所拥有的“德米特”的品牌和遍布全球的认证体系、市场销售的网络系统。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体系配以标准化的品牌可以提高认知度;配以品牌认证,可以强化技术的正确实施;配以市场销售网络,可以确保产品的出路和参与者利益的最大化。而我们的农业充斥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技术、品牌、市场相互脱节,至今没有形成一套技术完备体系,没有打造出一个信任感强知名度高的世界品牌,更没有一个能全球畅通的营销网络。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引入生物活力农业,借助其品牌和市场网络优势,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将会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戴。
低碳减排已经成为拯救人类自身的全球行动。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了到2020年,碳排放量降低40~45%的任务目标。但是,高速发展的、以高排放的煤为能源基础的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减排目标是非常困难的,恐怕要以降低发展速度、牺牲GDP为代价。尤为紧迫是已基本实现低碳经济的欧美发达国家,即将推出“碳关税”,进口的产品要有显示碳排放量的碳标签,对超出排放标准的将被征收高额的“碳关税”。高度依赖外贸的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农业在低碳减排中的作用被忽视。据统计,在全球碳排放量中,农业约占20%,中国农业由于秸秆的丢弃、焚烧,所占比例高达30%。生物活力农业采用有氧堆肥方式,将农业废弃物全部转化为有机肥,其碳排放为零、甚至负排放。在中国全面实施生物活力农业方法,可以降低30%的碳排放量,有效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压力,依然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南方的呼伦贝尔
为了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广西省的龙胜县委、县府、县畜牧局与上市公司益生股份共同决定,在该县南山大规模实施生物活力农业方法,并以此为基地,引领龙胜县农业走低碳、有机、高值、品牌发展之路。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龙胜南山是一片地势平缓开阔的天然草场,面积有5 万多亩,海拔在1500~1700之间,水草丰美的南山土地肥沃,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呼伦贝尔”。山上四季并不分明,除了时间不长的冬季,几乎全是宜人的春秋气候,因此,南山也是度假避暑的最好去处。我们选定桂林辖区的龙胜县南山,就是要发挥其从未施过化肥农药、还保留着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顺利实施生物活力农业,让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产出甲天下的农产品。
通过在南山实施生物活力农业方法,要达到以下目标:
恢复因种植蔬菜、过度放牧、风电开发导致的草场破坏。通过各种有机措施,增加植被密度和种群的多样性,提高草地生产力,构建合理的畜禽种群,实现种养平衡,为桂林200多万亩高山草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
以通过欧盟和德米特有机认证为标志,建立全国最大的“德米特”农业生产区,低碳农业实践区。要在南山建立牧业、果业、茶业、花业、酒业、药业六大真正的有机产业,以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为目标,打造国际顶级的奢侈农产品品牌,改变中国农产品质次、价低的现象。
发挥南山能源清洁、环境洁净的优势,开展农产品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认证工作,逐步使产自南山的产品,都拥有显示其碳排放量的碳标签。为应对国际间“碳关税”开征,建立中国自己的农产品碳关税制度作出大胆尝试。
桂林是国务院确立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建立“采摘、品尝德米特产品,体验低碳有机生活,感受侗瑶壮苗民族风情”的新型旅游模式,让南山的“花艳、茶香、酒美、果甜、牛羊肥”成为桂林旅游的新热点。
我们相信,如果能在南山成功实施生物活力农业,获得德米特品牌认证,不仅能够为农产品带来最大的市场、最好的信誉、最高的售价,更能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脱贫致富、新农村的建设带来新方法、新思路。届时,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也将有了可行的方案。
我们虽然对生物活力农业充满了信心,但要真正实施还将面临诸多困难。为此,我们真心希望得到国际组织和国内先行者们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共同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