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龙军:玉米良种长出畸形儿谁之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22:0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评论员 龙军

  新华社记者近日报道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三五乡分界村农民今年种植的300多亩“耀丰189”新品种玉米,结出的玉米棒都是“畸形儿”,收成减产八成左右。当地群众多次向经销商反映情况都没得到任何答复。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这样的“良种”事件总会不断地发生呢?

  此前农业部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自从《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种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明显提升,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提高到95%以上,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商品供种率达到100%。

  总体上说,中国农作物良种的生产和应用形势是好的,良种之于农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然而,因为种子质量引起的不良案件还是时有发生。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两杂”种子的合格率为95%以上,也就是说尚有5%的“两杂”种子不合格。

  这个5%看似好像比例并不大,但其不良影响却不能小视。殊不知,5%的不合格就影响了5%的农作物面积欠产欠收。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用种量最大的国家,由这个5%的不良影响带来的损失,几乎相当于两个中等省份农作物的产量,也就是相当于可以养活多个非洲小国家的粮食产量。如此之不利影响岂能等闲视之。

  因此说,虽然此间新华社记者曝光的仅仅是广西来宾一个村的“问题良种”事件,但它只是目前中国种子质量问题中的一个例证而已。就全国而言,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种业管理,务必将中国“问题种子”的监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有人分析指出,其实每一起种子质量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有关种子管理部门的监管缺失。

  就这一点,农业部门总结认为,目前的中国种业形势是:“育种创新能力、种业产业集中度、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仍然较低,品种多乱杂、企业多小散、种子假冒伪劣等问题仍然突出,种业面临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应该说,这种总结是客观的、严峻的,说明农业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层是不糊涂的。

  现在要追问的是,在每一起种子问题酿成祸端的过程中,有关种子管理部门因监管不力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呢?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种子的,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种子检验员有权制止其经营活动,扣押种子”;“种子调拨出县(市)的,经调进地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种植”。

  但是,在多起种子无收事件中,人们并看不出当地有关检验和检疫部门的有效作为。

  话又说回来,假若我们的有关部门注重了日常的种子监管,该检验的检验了,该检疫的检疫了,该试种的试种了,那还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受损事件吗?恐怕不会。

  因此说,在每一起种子无收事件中,最应该引起警示的当属我们的有关监管部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