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胀形势要求调控更加审慎前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2:37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牛娟娟
在正在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央行9月15日发布的今年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我国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仍不理想,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依然强烈。同时,几天前公布的8月CPI继续上行并超出市场预期。
自今年年初以来,我国通胀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为管理通胀预期,有效抑制物价持续走高,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关于管理货币供应量、控制贷款规模和节奏以及对物价进行调整管理等政策,在遏制通胀方面已取得了预期效果。有关专家表示,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通胀会逐步“温和化”,但遏制通胀还将是下半年宏观调控首要目标。近日,管理层也接连表态,重申并强调了稳定物价的重要性。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三季度问卷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仍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对衣食住行感受较直接和敏感,而从7月、8月价格水平看,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很大,这直接导致了居民对价格上涨感受强烈;而居民对未来价格上涨预期强烈,主要是过去持续数月的高通胀水平让老百姓对物价预期居高不下,这也表明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依然较为严峻。
不过,近期通胀压力也有减轻迹象。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8月CPI涨幅较7月有所下降,尽管只是短期数据,但数据上已现“拐点”。此外,猪肉和鸡蛋这两个涨价因素在节后出现下跌。虽然据此并不能断言通胀已开始步入消退期,但近期看价格继续飙高的动力也略显不足。对于中国的通胀走势,亚行最近发布的报告也有所预测。报告指出,考虑到秋粮丰收、猪肉供应增加及去年年底通胀上升造成的基数效应减弱,预计今年剩余的几个月食品价格涨幅将适度回落。今年下半年和2012年中国的通胀形势将有所好转。
“虽然下半年抑制通胀持续走高存在一定有利条件和基础,但国内外推高通胀的各种因素还存在,稳定通胀仍不可掉以轻心,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心。”上述工行人士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日前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谈及新兴经济体需要关注通货膨胀问题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不是一个短期性现象,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现象。长期现象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所以流动性的压力很大。二是整个新兴经济体发展很快,所以资源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从外部看,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从内部看,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在上升,加之中国现在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也会产生通胀压力。因此,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是长期性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对现有的通货膨胀不能掉以轻心。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以来,市场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忧正在加剧。而发达经济体一旦出现经济下滑,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不可避免将受到影响,全球经济出现整体下行的风险正在加大。有关专家提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要尤其注意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变化,警惕外部经济下滑和内部经济走弱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如果下半年我国通胀下行速度比经济下行速度快,则意味着“软着陆”初步成功;反之,如果经济下行速度快于通胀下行速度,则可能陷入滞胀格局。两种态势“一线之差”,这将给宏观调控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当前,宏观调控该如何着力,以积极应对国内外通胀压力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很大。一方面,未来国内通胀压力依然很大,稳定价格水平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不宜轻言放松;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问题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对我国出口增长不利,若出口动力减弱,在消费增速已明显放缓、投资保持平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风险不容忽视,为使经济增长不出现大的波动,货币政策也不宜进一步收紧。同时,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局面也要有所改观,以缓解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综上考虑,当前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宏观调控方面也应更加注重审慎平衡和前瞻把握。
“此外,为有效治理通胀,未来还应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贸易、投资等动态平衡,营造抑制通胀走高的良好经济环境。”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