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瑞银丑闻再曝投行内控漏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1: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付碧莲 实习生 杨颖君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这次事件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加强监管,完善法律知识不是一句空话。做得好,银行业就能健康发展,做得不好,各种损失将会‘突如其来’”

  9月16日,英国警方对奎库·阿多博利提出指控,罪名为滥用职权从事欺诈和伪造账目,阿多博利被指进行未授权交易,导致瑞银(UBS)损失23亿美元。

  不匹配对冲交易的漏洞

  从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住友商社的滨中泰男、法国兴业银行的杰洛米·盖维耶尔及此次的奎库·阿多博利。“魔鬼交易员”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交易员都对自身银行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非常了解,利用银行内部监管不到位进行违规交易。

  事实上,这并非是瑞银第一次出现此类丑闻,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4名瑞银员工曾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动用逾39个客户账户,进行包括外汇及贵金属交易在内的多项交易,每天至少操作50次未授权交易。2009年,UBS因此被英国金融监理署重罚800万英镑,创下第三高罚款纪录。

  “搞垮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在案发前既担任审计工作,同时又是交易员;而令法国兴业银行蒙受71亿美元损失的杰洛米·盖维耶尔也曾参与银行监管制度的制定。”一位熟悉投行业务的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事件中,阿多博利作为瑞银集团‘德尔塔1号’交易平台的一名主管,同样有着‘监管’与‘交易’的矛盾。”

  “损失主要来自过去3个月,即针对标普 500 指数期货、德国 DAX 指数期货和 EuroStoxx 指数期货的未经授权投机交易。”在记者得到的一份信息披露文件中,瑞银表示,“由该名交易员所持有的虚构期汇交割以及现金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头寸(投资者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数量)抵消了我们系统内的头寸,因而无法真实反映风险敞口的大小。这些虚构的交易掩盖了指数期货交易已超出瑞银风险限额的事实。”

  针对瑞银官方披露的信息,上述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他表示,每家投行都会对交易员的交易金额设限,但投行交易系统中,通过单边概念可以使实际交易额超过系统限额。交易员可以通过伪造反向对冲交易,从而令实际单边交易额度无限上升。假设系统对交易员的限额为1000万美元,交易员单边做了800万美元交易后,该交易员仅剩200万美元额度,但若他同时做一笔400万美元的反方向交易来对冲,则他还有600万美元的交易额度,但实际上他已经进行了1200万美元的交易。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系统设置存在漏洞的情况下。”上述人士表示,“虽然不同金融产品有着相应的对冲系数,但当系统存在漏洞时,不匹配的对冲反向交易将被允许,从而扩大交易员的单边交易额度,同时令交易风险也不断上升。”

  公司内控的法律缺陷

  每家投行可能都会出现这类问题,而未授权交易很可能在交易发生一段时间后都不被注意。“公司内控体系的健全非常重要,而这方面的措施每个公司则都不一样,发生未授权交易的频率也不同。”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对在欧洲频发的违规交易,美国这方面的情况就好很多。因为往往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的法律体系会及时地针对法律漏洞进行改善补充,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安然事件之后出台的《萨班斯法案》。”

  “极其严格的《萨班斯法案》,令美国公司以及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内控都有很大的变化。”吴冬表示,“虽然有人认为执行该法案,尤其是其中的404条款(该条款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必须出具一份由独立董事签署的代表董事会的报告,说明该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其他重要管理方面主要弊端在哪里)会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升高,但也会大大减少类似瑞银这次的违规交易在美国发生的次数。”

  投行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欧洲银行的传统,“这两者所代表的‘激进’与‘保守’操作理念之间的矛盾,仍然需要强大的法律法规来帮助欧洲银行做好内部自控、监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最新事件有可能促使瑞银剥离或削减其投行业务。长期研究瑞士银行业的圣加伦大学金融学教授阿曼恩认为,从风险角度看,将传统的信贷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分离是较好选择,但考虑到当前金融环境不佳,瑞银可能很难出售自己的投行部门。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这次事件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加强监管,完善法律知识不是一句空话。”吴冬表示,“做得好,银行业就能健康发展,做得不好,各种损失将会‘突如其来’。”

  相关链接

  安然事件

  安然公司,曾是一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信公司之一。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这家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两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目前公司的留守人员主要进行资产清理、执行破产程序以及应对法律诉讼,从那时起,“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此后,公司丑闻不断,规模也“屡创新高”,特别是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的另一个名称是“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法案的第一句话就是“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