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宁夏打先锋:中阿经贸活动骤然火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4: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玉海 叶一剑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活动,更加火热起来。

  9月21日,2011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

  在国际经济形势十分不妙的情况下,整个阿拉伯地区目光日渐向东,看好中国。而中国近年来提出的“向西开放”战略,则与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趋势遥相呼应。

  中阿经贸关系逐渐火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重点目标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阿拉伯国家传统的经贸伙伴也主要是欧美国家。这使得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一直不瘟不火。

  2010年,中阿确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国内亦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提出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口号。第一届中阿经贸论坛也于是年在宁夏银川举办。

  去年,部分阿拉伯国家出现社会动荡,使得我国在阿拉伯国家的一些贸易和合作项目被迫停止,一些企业遭受损失,但今年上半年,中阿双边贸易仍然增长了33%,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向西开放与阿拉伯国家的“向东看”遥相呼应。

  “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存在,为应对美国经济增长疲软、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尤其应将经贸关系多元化。”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谢赫·穆罕默德·本·伊萨哈里法说,“包括巴林在内的海合会(海湾合作委员会,由6个阿拉伯国家组成)国家的巨额石油资本需要投资增值,中国市场被视为安全的选择;而中国也希望自己的石油安全能够得到保证。”

  在他看来,世界经济中心逐渐向东方转移,经济多极化和多中心趋势愈见明朗,“未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将有众多合作机会为我们所分享”。他预测,到2020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间的贸易额将达到3500亿—5000亿美元。

  不过,他进一步认为,中阿经贸关系应改变过去中国用加工制造品换阿拉伯石油的模式,向非石油领域拓展。

  全球有15亿穆斯林,其对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需求日渐增加。“中国盛产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阿联酋是海合会的门户,中国产品可以经此进入整个阿联酋市场。”

  宁夏的新角色

  在中阿合作中,宁夏以其穆斯林文化纽带,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2010年的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为宁夏带来的高达890亿元的项目投资签约,使宁夏加大了掘金中阿合作的期许和投入。

  在产业合作方面,宁夏首先瞄准的是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介绍,每年在沙特的朝觐,就有300亿元的消费量。“这些东西里面大部分是日用品,包括饮食、服饰,还有小地毯、钟表之类的。先集中力量把这个产业做大,也能把我们的食品加工业、穆斯林用品加工业、轻纺都能带动起来。”

  为此,宁夏计划设立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根据规划,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面积达80平方公里,一是在河东机场周边划定60平方公里作为空港经济园区,用于发展国际空港、空中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其产业配套区主要发展现代物流、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研发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在阅海湾划定20平方公里,设立总部经济园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国际贸易、外包服务、清真食品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立足宁夏、服务全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总部经济区和高端服务区。

  “中阿所需、宁夏所能。”王正伟如此阐述,宁夏要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和交往中枢以及中阿合作交流的信息研究中心。

  而据了解,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在北京召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相关部委,共同研究设立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各部委均积极表示将给予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