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11:47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伊险峰
我好像很多次地引用过一个故事,虽然自己也总是讲不清楚这个故事的“点”究竟在哪里。不过,这一次似乎想明白了。
故事是说,纽约一家报纸的主编路遇塞车,然后他觉得这是纽约市的市政部门在管理上出了问题,像很多的主编一样,他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记者,希望记者好好调查一下这个事。过了一会儿,他从愤怒状态中冷静下来,觉得不妥,收回了交给记者的任务。
故事说到这里结束了。为什么不妥?我以往会把它理解成“为了自己的私事不应该亮出记者或媒体的身份”这个职业道德的层面上。但问题可能也在这里:他不也是一个报料者吗?并且他让记者关注的也并非是私事,而是一个标准的公共服务问题。
如果换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曾经有一个Digg新闻的网站一度很受欢迎(Digg.com),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众多网友的推荐和点击,自动选择新闻,这样可以保证把重要新闻和受关注度最高的新闻排在最重要最前面的位置上。我相信在媒体内部无形当中也有这样一个系统:记者发现选题,自己或与同事一起商量判断它的价值;然后与编辑沟通,编辑在众多选题中再对它做出继续关注的判断;接下来再去进一步查找资料和信息,然后变成一个选题进入编前会讨论,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Digg的过程。
比如,我们有记者看到很多媒体都做“小清新”这个群体,也同样报了选题给编辑,这是一个离我们有点远并且有点八卦的题,但接下来会发现有好多品牌很贴小清新们的心,当记者Digg到“小清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小清新”的时候,它变得有趣了—这些贴心的品牌是怎么“哄”小清新们相信这是一个不落俗套的个性品牌的?再接下来,我们会发现诸如“如何把一个物质属性的产品精神产品化”一类的营销办法……一层一层的Digg,一个八卦的选题有可能变成一个封面。
这个Digg的过程既可以挖掘一个选题的价值,同时又可以保证一个选题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前面故事里那位纽约的主编,他“觉得不妥”是因为这个过程缺失了,最稳妥的做法是“不报料”。当然,这样做有可能损失掉某个公共事件的重大选题,但他应该确信的是:第一,如果他所遭遇的塞车事件确实是一个大选题,那么他应该会通过自己的记者和选题机制给Digg出来,第二,丢掉一个选题和干涉选题产生机制这两者比较起来,后者的破坏性更大一些。
事实可能也确实如此。我们曾经做过Digg公司的报道,这个本来是Web2.0标志的网站之所以衰落,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在这个网站上成为话语领袖的资深网友的意见让Digg出最有价值的新闻的功能弱化了,它失去了它本该最有优势的意义。
再度想起这个故事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可能会更多地遇到“这个公司不错”“你们应该关注一下这个公司”的建议,可能它们是不错,但我相信如果我们的选题产生制度是良性的,那么这些好公司一定会被我们关注的,而不是通过我—最鲜活的选题、最有趣的故事应该是从记者那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