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澳碳交易机制将 提振市场信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0:3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钱国强

  如不出意外,澳大利亚固定碳价机制有望于11月亮相。

  9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杰拉德向国会提交了两个月前提出的固定碳价机制方案,标志着澳有关引入国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法案已进入正式立法程序。按照计划,澳大利亚国会下议院将于10月中旬对该法案进行表决,上议院将于11月中旬进行表决。由于法案已得到了绿党和关键独立议员的支持,可能于11月中旬最终获得国会批准。届时,澳大利亚将成为继欧盟和新西兰之后,第三个引入国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发达国家,这对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将对同处亚太地区的韩国、美国加州和日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引入碳交易机制,但都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阻力。澳大利亚的成功有助于加快亚太地区碳市场的建设进程。

  其次,开辟新的国际碳抵消信用需求市场。实践证明,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国际抵消机制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前景堪忧,再加上欧盟对2012年后来自最不发达国家之外的CDM项目态度模糊,这给CDM的进一步发展蒙上了阴影。澳大利亚碳交易机制的成功启动将极大提振碳市场参与方的信心。

  澳大利亚对国际抵消信用的来源国没有做出明确限制,允许使用的抵消信用类别包括CDM项目,但不接受造林、核能、三氟甲烷和己二酸氧化亚氮(N2O)分解,以及不符合欧盟标准的大水电项目。粗略估计,2015年至2020年间澳大利亚排放交易机制对国际抵消信用的需求总量最高可达4.9亿吨。根据碳点报道,澳大利亚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是2020年之前对国际抵消信用年均需求为9400万吨(5年合计4.7亿吨)。但彭博新能源金融部估算,到2020年澳大利亚对碳抵消信用的需求总量约为3.3亿吨。无论如何,澳大利亚都将成为仅次于欧盟(2013至2020年间需求量约为9.1亿吨)的第二大国际抵消信用需求国。

  再次,引发相关国家间碳交易机制的对接博弈。目前,欧盟和新西兰都在与澳大利亚讨论碳交易机制的相互对接问题。一般而言,碳交易机制的链接通常涉及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包括减排目标的性质和力度是否可比,是否建立了类似的MRV体系,抵消机制的规则是否具有同质性等。这些问题比较复杂、敏感,且涉及当事国对碳交易机制相关标准的主导权问题,一般不易达成共识,谈判效率也会比较低。

  欧盟曾经与新西兰讨论过对接问题,但由于新西兰不愿在国内林业抵消机制方面向欧盟靠拢而宣告放弃。澳大利亚碳交易机制存在与欧盟对接的可能性,但必须面对国内农业碳汇计划以及国际抵消机制与欧盟标准进行协调的问题。如澳大利亚愿意向欧盟靠拢,双方共同的碳抵消规则将对国际碳市场和CDM的改革产生巨大影响。如澳大利亚首先选择与新西兰进行对接,这将在欧盟之外的亚太地区建立第一个跨国碳市场,且基于其市场规模优势,澳大利亚将更多掌握相关主导权。

  (作者为中创碳投战略总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