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振峰:如何解读周小川“援欧时机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新京报报道,对于在欧债危机后中国援助欧洲的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作出最新表态:中国对欧洲的援助存在时机问题,首先看欧洲人下一步做得怎样。周小川,下一步主要看欧元区国家能否落实7月21日欧盟峰会的决议,现在部分国家还在讨论,需通过一些程序来做出决定,在此之前中国可以研究,但不好说下一步怎么办。

  观察家称,随着意大利被标普降低评级,欧盟五国(即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及西班牙)的困境更为恶劣,欧盟应对措施如果效果不理想,危机恐怕仍将蔓延。事实上,从法国银行业持有45%的意大利债务总量现况看,包括德法在内的欧洲国家很难“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阴影渐浓,经济衰退之声渐起,国际货币基金(IMF)如果要散财伸援欧洲,存在着“口袋够不够深”的问题。IMF总裁克莉丝丁-拉嘉德也坦承,“IMF的公信力,以及行动奏效的能力,取决于它能不能因应最坏的情况。我们将近四千亿美元的放款能力今天看来宽绰,和脆弱国家的可能需求相比,却黯然失色。”

  反过头来看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表态,侧面地表明,这位中国金融领域的主管官员头脑是清醒的。

  首先,中国对欧洲债务危机问题还是抱以最好的希望。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无论政治考量,还是经济考量,北京至今相信欧洲经济能够克服困难,仍然愿意扩大对欧洲的投资,力所能及地帮助欧洲。此前,中国曾与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发表联合声明称,乐于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各国国情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者其他国际机构向欧洲提供援助。

  其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乃中国的当务之事。一方面,中国政府还必须通过宏观调控,理顺和解决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控制好物价的总水平;另一方面,中国也需做最坏的打算,加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以准备“过冬”的打算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此外,欧债危机是由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及经济危机等多重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共财政的一体化迟迟未能实现也是危机的重要根源。欧洲求解危机纾困之道的同时,必须重新检视自身的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并加以改革;而这些都需要欧洲有关国家凝聚共识,坚定维护欧元区稳定的共同决心。当然,拆解和理顺这些问题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时机的。

  同时,中国也不愿意看到欧洲自筑篱笆,希望欧洲有个友善姿态,尊重我们的平等利益诉求。有数据表明,中国对欧出口商品中,仅有不到1%未被课征反倾销税。诚如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所说:“中国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都是不设定前提的,我们只是希望在以诚待人的同时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欧洲应该在某些方面上更有作为一点,比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扩大双向的经济技术方面的投资与合作,降低或减少双边贸易摩擦。

  伊索有句名言:“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在困难面前,欧洲需要团结,落实相关决议和加紧改革与共同应对。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也愿意和有关国家和经济组织一起,适时地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欧洲国家共同解决危机。(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债务危机加大欧洲金融风险

  意大利突发债务风险敲响的警钟

  从贷款条件性看救援欧洲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